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甲状腺癌是临床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得益于超声检查的普及和病理检测的进展,其检出率逐年上升。甲状腺癌有多种病理类型,其中以乳头状癌(PTC)最常见。大多数PTC的患者预后较好,病程长且无影响生命的并发症,但颈部淋巴结转移非常多见,仍有部分患者发生重要脏器转移并致死。PTC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最常用的术式为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联合范围合理及彻底的颈部淋巴结清扫。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成为明确病情、评估预后及指导进一步治疗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甲状腺癌分子基因水平的研究进展迅速,其中BRAF基因最受到关注。BRAF突变基因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遗传事件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 BRAF基因的诊断与临床疾病诊治相关技术结合的各种研究,将对甲状腺癌的规范治疗将产生重大影响。 目的:探讨影响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及BRAF基因在肿瘤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对其的研究可以提高对甲状腺癌的发病及转移方式的认识,指导临床治疗,制定合理手术方式,及评估预后。 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本院2010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PTC患者作为样本,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从肿瘤直径、多灶性、包膜情况、是否合并桥本氏病及BRAF基因表达等方面进行归纳探讨,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影响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 结果:60例患者术后均由病理证实为PTC,伴有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者19例。根据病理特征等相关分析发现:肿瘤多灶、突破包膜或伴有 BRAF基因表达的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等情况在不同分组中,对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不大,没有统计学差别。 结论: 1、多灶性肿瘤、肿瘤侵犯包膜、伴有BRAF基因表达是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 2、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等情况并不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3、术前检测 BRAF基因突变能有效指导 PTC治疗方案的选择,BRAF突变在 PTC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