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价值。当今世界各国道德教育都强调回归生活基础,亲近自然,引导儿童逐步体验更高的道德境界。教育理论界将体验问题提到道德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价值。当今世界各国道德教育都强调回归生活基础,亲近自然,引导儿童逐步体验更高的道德境界。教育理论界将体验问题提到道德教育的前台,凸显其道德教育价值也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德育也应该纳入体验。人类历史上,“体验”曾是许多学科研究的范畴,本文在回顾、整理并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把体验这一核心概念界定为:具有一定思维和判断能力的个体的一种亲历式或情感化的融通性全息认知(活动),它使人在主客交融的视域中,达到对关系世界的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洞悉。体验的相关理论是本研究得以展开的基础。本文首先考察了体验的相关理论,包括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狄尔泰的生命体验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体验教育哲学观、范梅南的现象学教育学有关理论,为体验的特点分析、价值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生活世界意味着朝我们涌现、发生的直观对象的总体,是“自然态度中的世界”。生命意味着体验,体验是与生命范畴相通的。狄尔泰使教育过程成为人的生活体验过程。柏格森认为,直觉体验是心灵向内的观照,是专注于内心的本体体验,是内心对实在的直接领悟,是一种超出正常的感性、理性之外的内心体验。现象学教育学直接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范梅南认为应该考察体验,从生活体验中寻求教育的意义。文章具体解析了体验的家庭德育价值。体验具有情感性、亲历性、意义性、个体性和主体性、缄默性和可言说性的特点,家庭德育具有生活性、感染性、情境性、示范性的特点。家庭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真实的道德情境,是天然的道德体验场。体验的家庭德育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家庭德育发生看,体验使儿童道德养成于家庭日常生活;从家庭德育方式看,体验超越了主客二分的道德认知方式;从家庭德育内容看,体验有助于儿童基本道德情感的生成;从家庭德育过程看,体验实现了家庭德育过程的“道德性”。体验的家庭德育价值实现途径包括:利用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体验情境;引导儿童在实践活动中自主体验;重视对话交流。体验的交流包括表达、理解和反思。德育过程中的交流具有平等性、互动性、开放性、交往性的特征。交流是孩子体验后深化认识、升华感情的过程。体验具有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家长应该重视交流,发挥亲子交流在家庭德育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1985年Koblitz和Miller分别提出在椭圆曲线上构造密码系统的思想,即椭圆曲线密码(EEC)([1][2])。它的基本思想是找到一条安全的椭圆曲线,将明文通过编码嵌入到椭圆曲线中,然后对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脱胎于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从创设之初便深深打上了政治的烙印。中国任何一所大学的发展都不能无视政府的存在,作为教会大学的齐鲁大学也不例外。“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动态的命题,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相。抗战胜利到新中国高等院校调整无疑是近代中国社会变动最剧烈的阶段之一,在此阶段,齐大的发展轨迹呈现出特殊化趋势,其与新旧政权的关系更显复杂和多元。在抗战复员建设时期,考虑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课堂学习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今课堂学习环境已成为了技术密集型和资源丰富型的场所。如何应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与学,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成
追风伞(Lysimachia paridiformis Franch.)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又名狭叶落地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全草入药,功效:追风,活血化淤,定惊,生肌
技术出口管制是美国长期以来奉行的一项基本政策,因为美国认为高新技术涉及国家安全,技术出口会使别国具备威胁美国安全的能力,又能打破美国的技术优势。但是,另一方面,技术
分别真空感应快淬贫稀土钕铁硼合金Nd11.5Fe81.8B6.0Nb0.7与Nd67Cu33薄带,然后制备Nd67Cu33含量0,3%,6%,9%,12%(质量分数)的混粉热变形磁体,分析讨论了贫稀土钕铁硼合金与Nd67C
D. Sperber和D. Wilson于1986年合著出版了一本题为《关联性——交际和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的专著,它不仅尝试解答交际本身的哲学问题,还尝试解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NID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及其与合并症、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检测,同时进行
华特·司各特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与诗人。他被人称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雨果称他是一个“奇特而强有力的天才”。他的小说对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
自二十世纪初,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大批多民族古文献之后,世界各地学者将目光投向这一新的历史发现,开创了国际敦煌学。而这些文献中的藏文部分,产生于九至十一世纪,无疑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