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出游的意愿愈加强烈,逐年增长的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显示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对于旅游企业尤其是旅游景区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景区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效果产生了深刻影响。学者对旅游景区管理的研究也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而越来越趋于关注对旅游景区信息化的研究。国内旅游景区早年开展的“数字景区”建设首次将信息化与旅游景区的发展结合起来,2011年“智慧旅游”的提出再次将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旅游景区的信息化建设开始由数字化向智慧化阶段发展。在此背景之下,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究竟该按照怎样的标准进行,其建设又该朝着怎样的目标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在对旅游景区前台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评价的相关成果,构建了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框架,其次运用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初步构建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再通过三轮专家意见征询对指标进行筛选,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择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和华山风景名胜区作为的研究对象,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专家视角对两家景区的前台管理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同时从游客感知的视角出发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家景区进行评价。对比评价结果发现专家和游客评价的结果存在一致性和非一致性,提出关于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影响因素的假设,利用SEM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前文确定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从而确定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并提出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的提升路径。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四方面:第一,提出了旅游景区前台管理的概念及内涵。论文将社会学中的“前后台”理论引入旅游景区管理中,并提出旅游景区前台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内涵,传统文献对于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以及旅游景区信息化评价的研究涉及较少,基于此,本论文在选题及研究对象上有一定开创性,清晰界定景区前台管理的相关概念并对前台管理信息化进行系统的评价是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本文研究成果是对现有景区信息化管理领域相关研究的有益补充。第二,搭建了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框架。目前关于信息化评价的研究,普遍采用单一视角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基于旅游景区前台管理的特殊性,本文构建了以专家评价为主,兼顾游客评价的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框架。本论文在研究思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拓宽了景区信息化评价的视角。第三,构建了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在大量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43个评价指标的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指标体系的确定是本论文第三个方面的创新点。第四,验证了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别从专家和游客的视角对华山和九寨沟前台管理信息化进行评价,对本论文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采用SEM结构方程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验证性研究,是本论文的又一创新。我国旅游景区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参差不齐,为此本文探讨了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的可能路径,本论文的研究结论既是对目前景区管理信息化研究的进一步延伸,同时能够为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