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KQ油田二叠系油藏属于深层强非均质砂砾岩稠油油藏,存在水敏、原油黏度高、溶解气量低等影响因素,在注水开发时出现注水突破快、驱油效率低等问题,本文针对此类开发实际问题,在调研国内外文献基础上,采用物理实验模拟方法,分析注CO2/烟道气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机理、注气可行性以及最佳开采方式。本文在完成了岩石性质评价、油藏相态特征评价、油藏注气特征评价、水驱油及气驱油渗流特征评价、储层注气敏感性评价及储层注气效果分析后得到如下结论和建议:(1)通过孔渗特征分析,对于油藏中部分岩心由于孔喉结构发育不好导致孔渗关系较差,可以通过人工造缝的方式来增加原油的渗流能力。(2)通过渗流特征分析,岩心气驱油效率中等,并且非混相气驱油过程受气相流度显著大于液相的影响,气驱油两相渗流阻力明显小于水驱油的两相渗流阻力。注气非混相驱易产生气窜,注气突破后通过增大注气量来提高采油量的方案不可行。(3)通过展开深层稠油油藏地层流体相态及注气膨胀配伍性实验,CO2及烟道气均不能在适当的压力范围与深层稠油混相。CO2较烟道气对深层稠油具有较好的增溶降粘效果。(4)通过两组长岩心注气驱及注水驱实验,在注入相同驱替倍数的条件下,水驱的驱油效率较烟道气高,但低于CO2驱驱油效率,即对于深层稠油油藏,CO2驱效果最为理想。(5)通过注气优选及不同开发方式优选的物理实验,得出选择较早的时机采用注气开发,保持相对较高的压力及采用合理的注气速度可以有效的提高深层稠油采收率。另外水驱开发阶段在含水率较低的时机选择注气或采用气水交替以及注气段塞都能取得比单纯水驱更好的开发效果。而衰竭后采用CO2的吞吐开采方式并不具有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