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也称双元劳动力市场模型,强调制度和社会性因素对劳动报酬和就业的影响。这一理论最早由克拉克·科尔(Kell.C)于1954年在《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一文中首次提出,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多林格尔(P.B.Doeringer)和迈克尔·皮雷奥(M.J.Piore)在《内部劳动力市场及人力政策》一书中,提出了双元结构劳动力模型,把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个非竞争性的部门:主要部门(Primary segments)和从属部门(Secondary segments)。该模型成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典型代表。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主要表现为一种制度性的分割,城乡分割和体制性分割现象最为突出,同时也存在地区分割、行业分割与一级劳动力市场与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阻碍了城市化进程,使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制约人力资本投资,降低经济效率,减少就业和阻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分割还对劳动者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用工制度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就业模式的经验,改革用工体制,促进非正规就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同时,我们也要通过宏观调控机制、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制度、用工制度与户籍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培训制度的创新来突破劳动力市场分割。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对西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进行了综述和简要的评论;第二章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状况、特征和影响;第三章首先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比较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种典型就业模式,说明了这两种就业模式的经验对我国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和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的借鉴意义,最后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突破劳动力市场分割建立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就业模式需要的创新。最后的结论部分对文中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