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发展是我国从上至下长期重视的重要论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等一系列乡村战略得到实施。乡村由此迎来了又一个发展建设的高潮。本文的研究对象——河谷乡村带,是一类特殊的乡村集群,它们位于两山之间的河谷区域,特殊的地形造就了河谷乡村带特殊的景观条件,也带来了区域发展的诸多不便,这些区域的发展长期以来受到用地不足、生态敏感、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制约,未能取得令人关注的发展成果,因此也长期被政府、研究者及企业所忽略。但其独特的景观价值却是值得关注的宝贵资源。河谷乡村带由于其特殊性与敏感性,其建设开发必须在科学评价的前提下进行。本文试通过河谷乡村带景观的评价,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优化的策略。本文通过对河谷乡村带景观一般特征的研究,认为,的开发利用应坚持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同时带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与升级的发展模式。其景观评价与优化遵循以下原则:①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确保其生态功能的稳定安全。②保护地域文化,对文化价值较高的聚落进行保护与利用,对人居聚落与生态环境的冲突进行改善,提升人居聚落的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可居性。③提升产业效能,对农业景观进行合理布局,对生产性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冲突进行改善。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以五柳线河谷乡村带为具体研究对象,构建了其景观评价的体系框架。对其景观的生态、生活、生产三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价与总结,并提出了其优化策略:①修复“一横多射”的生态廊道结构,并通过“源-廊道-战略点”布局形成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对不合理的要素布局进行调整。②对建设用地实施空间管制,对各村落进行顺序开发策略,同时,打造杨家山-西流村区域的中心服务点。③规划“两带、三区、多点”的产业布局结构,并结合各村布局优势,是各个村落节点实行不同的开发策略。利用现有特色农产品资源,实施“一村一品”建设。同时,推广运用农业新技术,提升农业效能。最后,通过对河谷乡村带的一般特征以及五柳线特殊案例的研究,本文总结了河谷乡村带规划利用的主要难点:①生态敏感:河谷乡村带地区多山的地貌及连续的水体,是区域生态中最重要也是最敏感的生态要素,这一山水格局决定了河谷中任一节点的生态破坏将导致整体生态在空间上的阻隔。②用地紧张:两山夹一水的地理空间中,农业与建设用地受到山体与水体的挤压,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区与集中建设区,限制了局部规模经济的发展。③交通不便:受到山体制约,交通缺少与外部联通,一般仅沿河谷存在一条主要交通干道,造成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完全重叠。交通的不便同时也制约的区域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