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下,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营造舒适的城市户外活动空间是打造宜居城市必不可少的要求。绿地作为城市户外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景观,具有调节城市小气候、提供休息娱乐教育场所以及其他服务功能的作用,城市内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且珍贵,城市绿地总量有限,不能无限制使用。商业区作为城市中最能吸引人流、人口密度及流动性极大的区域,往往占据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核心位置,土地稀有且价贵。户外的游憩以及观赏等功能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户外空间的商业活动内容比起商场内部更为丰富。户外人流增多,户外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就显得愈发重要。因此,在有限的空间里提升商业区户外空间热环境,改善人体热舒适,在打造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因此,为了在有限空间里提高场地利用率,通过优化绿地格局改善商业区户外空间热环境,提升人体热舒适度,将绿地生态功能最优化。本研究结合理论研究与数据实测,对各典型商业区广场不同空间热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影响热舒适的绿地格局模式或相关因素,穿插计算机模拟验证以确保研究科学性,从而研究出场地优化思路并进行设计。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先选出典型商业区广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监测并整理出有效数据库,然后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绿地空间格局对热环境、热舒适性及PM2.5浓度的影响,结合分析提出优化建议并进行优化设计,最后模拟验证其可行性。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从政策解读、文献整理以及概念理解等方面分析商业区绿地景观研究背景、意义,通过梳理相关概念以及已有研究成果,提出本文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各类型商业区广场对户外热环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不同因素的空间布局形式对场地热环境的影响机制是什么?如何优化设计来提升场地热舒适,提高利用率?第二章开始进行调研,通过资料整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将城六区主要商业区广场根据商业区广场的功能、规模、结构和布局不同进行归纳与分类,并从中选出典型案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最终选定六处商业区为:海淀区五道口购物中心广场、海淀区中关村购物中心广场、朝阳区望京soho商业区广场、蓝色港湾solana商业区园区、前门北京坊商业区户外空间以及石景山万达广场。第三章为现场调研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北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PM2.5浓度概况的了解分析,结合前文的调研储备,进行监测点的选择、调研时间安排以及准备后续研究过程中的工具与方法。将现场调研情况进行及时记录与整理,并集中将所有监测点数据录入excel,计算每五分钟数据的平均值,以此作为每五分钟的监测结果,并将所有整理后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是对监测结果数据库进行分析。通过PM2.5与热环境因子相关性的分析,各典型商业区春、夏、秋三个季节日均热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绘制,热环境影响效益分析以及热舒适指标PET的分布情况分析,研究影响商业区户外空间热环境以及热舒适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利于改善户外热环境和热舒适的景观格局形式根据数据分析及研究成果,第五章以石景山万达广场为例,结合第四章提出的策略,进行户外景观格局的优化设计并验证优化后对户外热环境及热舒适的影响效益。最终在第六章中对本文进行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