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叶蜂属系统分类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aihecha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膜翅目叶蜂科元叶蜂属(Taxonus Hartig)的分类研究历史;简要介绍了元叶蜂属的外部形态、分类特征和生物学习性;应用支序系统学原理和方法,初步探讨元叶蜂属的种级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除Taxonus rufothoracinus、Taxonus alboclypeus和Taxonus attenatus外的其余元叶蜂属已知种类构成一个单系群;分析了元叶蜂属世界地理分布状况,初步探讨元叶蜂属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亚洲东南部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附近是元叶蜂属的主要现代分布中心之一;深入研究了中国元叶蜂属系统分类,编制了中国元叶蜂属分种检索表,共记述62种,每种都有完备的引证、形态描述、鉴别特征、分布及检视标本记录,并附有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60幅;记述了31个新种:黑足元叶蜂 Taxonus melanopedialus sp.nov.,浙江元叶蜂 Taxonus zhejiangenis sp.nov.,峨眉元叶蜂Taxonus omeiensis sp.nov.,方顶元叶蜂 Taxonus quadrarus sp.nov.,环斑元叶蜂 Taxonus circularis sp.nov.,黑缝元叶蜂 Taxonus linealinus sp.nov.,脊盾元叶蜂 Taxonus yigongus sp.nov.,波益元叶蜂 Taxonus boyii sp.nov.,白斑元叶蜂 Taxonus albomaculatina sp.nov.,斑痣元叶蜂 Taxonus hemistigmus sp.nov.,潇湘元叶蜂 Taxonus accidentus sp.nov.,丝角元叶蜂 Taxonus smerinthus sp.nov.,红胫元叶蜂 Taxonus erythrotrbiatus sp.nov.,沟元叶蜂 Taxonus verticinus sp.nov.,刻背元叶蜂 Taxonus rugosissimus sp.nov.,山地元叶蜂 Taxonus alpicus sp.nov.,西藏元叶蜂 Taxonus tibetanus sp.nov.,深窝元叶蜂 Taxonus foveatus sp.nov.,前室元叶蜂 Taxonus monocellus sp.nov.,点痣元叶蜂 Taxonus punctistigma sp.nov.,纤细元叶蜂 Taxonus minutisomus sp.nov.,黄氏元叶蜂 Taxonus huangleii sp.nov.,双斑元叶蜂 Taxonus bimaculatinus sp.nov.,徐氏元叶蜂 Taxonus xui sp.nov.,黄腰元叶蜂 Taxonus flavopropodeus sp.nov.,黑翅元叶蜂 Taxonus fuscipennis sp.nov.,烟翅元叶蜂 Taxonus infumatus sp.nov.,云南元叶蜂 Taxonus yunnanensis sp.nov.,康定元叶蜂 Taxonus kangdingcus sp.nov.,雪山元叶蜂 Taxonus xueshangi sp.nov.,卜氏元叶蜂 Taxonus bui sp.nov.;建立了14个新组合种:单色元叶蜂 Taxonus unicolor(Malaise 1957)comb.nov.,白唇元叶蜂Taxonus alboclypeus(Wei,1997)comb.nov.,白转元叶蜂 Taxonus leucotrochanterus(Wei,1997)comb.nov.,斑胸元叶蜂 Taxonus rufothoracinus(Wei,1997)comb.nov.,Taxonus autumnalis(Takeuchi,1929)comb.nov.,Taxonus bella(Takeuchi,1929)comb.nov.,Taxonus minomensis(Takeuchi,1929)comb.nov.,Taxonus bicoloris(Saini,1996)comb.nov.,Taxonus canaliculus(Saini,1996)comb.nov.,Taxonus sinensis(Malaise,1957)comb.nov.,开室元叶蜂 Taxonus immarginervis(Malaise,1957)comb.nov.,异跗元叶蜂 Taxonus shanicus(Malaise,1957)comb.nov.,Taxonus tajinderi(Saini,1996)comb.nov.,Taxonus thaianus(Togashi,1979)comb.nov.;发现了5个新记录:白跗元叶蜂 Taxonus delumbis Konow,1900、细角元叶蜂 Taxonus tenuicornis(Takeuchi 1929)、单色元叶蜂 Taxonus unicolor(Malaise 1957)、疏刻元叶蜂 Taxonus tricoloricornis Konow,1898、开室元叶蜂 Taxonus immarginervis(Malaise,1957)。 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资源研究所昆虫模式标本室。
其他文献
降水是水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雨量站网作为获取降水数据的重要来源,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基础资料的支撑。因此,对雨量站网的空间规划和优化布设需要科学合理的论证。优化后的雨量站网在节约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为水文工作开展和科学研究提供更有效的信息。信息熵理论对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可用于度量水文数据收集系统的信息获取和传递能力,近年来在水文站网优化设计领域已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吉布斯分布是一类重要的概率模型,它在概率论、统计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采样是关于吉布斯分布的核心计算任务,它要求算法按照给定的分布生成一个随机样本。吉布斯分布的采样问题是理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人们致力于探索有严格理论保障的算法以及采样问题的计算复杂性。经过数十年的深入研究,拒绝采样、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方法等采样技术逐渐被发展起来,很多重要的采样问题被成功解决。虽然先前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学生和后继者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理论学说;其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创建形成的社会理论,确定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基本方法和实践指向,而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自身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需求和革命实践等情况对这一社会理论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此,本课题从第二国际以来这一断代思想史的研究视角出发,以社会理论的进展为主导线索,集中研
光学微谐振腔(Optical microcavity)可以将光功率束缚在极小的体积内,在现代光学领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为微腔本身的品质将会直接影响所构成器件的性能,所以,准确、便捷地表征微腔损耗及耦合状态等参数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光学微腔正朝着小型化、高Q值的方向发展,然而,现有的微腔表征方法却难以跟上微腔发展的步伐:首先,传统的表征方法提取的频率谱极易受到微腔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干扰;其次
超导量子线路是目前最有希望实现通用量子计算的方案之一。随着超导芯片中量子比特数目的快速增加,非理想的量子操控和寄生相互作用限制了量子芯片的进一步拓展。高质量、高可扩展性的量子操控方案是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其中,参数调制方案是当前的主流方案之一。其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可以有效地缓解频率拥挤(frequency crowding)问题。参数控制方案基于边带相互作用(sideband in
声学超材料因其全新物理机制和奇异声学现象而备受关注,超构表面也以其亚波长几何厚度优势和波操控能力给很多传统声学问题带来了新思路,例如对衍射和散射抑制的探索,基于超构表面的无衍射波束和各类非互易声学器件应运而生。声学拓扑绝缘体更因其拓扑传输现象对缺陷有着极强免疫特性而引发了研究热潮。本论文聚焦于波束抗衍射和背散射抑制这一声学基础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包含了基于超构表面的共轴涡旋声束通信方案及偏心解决方法
背景和目的:高剂量化疗(high-dose chemotherapy,HDC)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仍是目前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确保移植顺利实施的前提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有效动员和采集。
大规模电能存储是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入网的瓶颈技术。在各种储能技术中,液态金属电池(Liquid Metal Battery,LMB)以其低成本、长寿命、高效率的优势而成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电化学储能新技术。液态金属电池具有三层全液态结构,该结构既赋予了液态金属电池快速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和传输性质,也给电池带来了电磁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然而,由于电池工作在300-700℃的密闭环境,所以原位监测液态金
杂多酸(heterpolyacids,HPAs),具有酸性、氧化还原性和“假液相”行为等性质,使得其在分离、识别、吸附、催化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杂多酸优良的溶解性,在催化反应中与产物难以分离,存在不易回收、不能重复使用等缺陷,通常将杂多酸负载于不溶性固体载体上,形成固体杂多酸材料。由于瓜环的“外壁作用”,即瓜环正电性外壁与杂多酸阴离子间的超分子自组装作用,使瓜环与杂多酸形成性质稳定的固体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ubtilis)是发酵工业的常见菌株,具有较强的水解淀粉和蛋白质的能力,与酱香风味的形成密切相关。目前,枯草芽孢杆菌产酱香的机制仍不清楚。实验室前期利用B.subtilis BJ3-2发酵大豆,在中低温(37℃)下主要产豉香,中高温(45℃)以上主要产酱香。本研究利用B.subtilis BJ3-2菌株既产酱香又产豉香的材料优势,通过对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