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aquablu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农业是受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制约且经济效益相对低下的弱势产业。循环农业是我国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中,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和再修复为基本原则,依靠科技手段、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式。发展循环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安徽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更有利于推动安徽省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总值排全国第十位。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的起步在全国也算较早,近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安徽省拥有较优越的自然区位、良好的生态条件及较强的科教技术能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有限、环境逐渐恶化、农用废弃物利用率低、农技推广与实践应用力度不够等多重压力。因此,为提高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加快推动安徽省循环农业的发展。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加权函数法,构建了目标层(A)、控制层(B)、具体指标层(C)评价体系,A层为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水平,B层选择了社会经济发展(B1)、资源减量投入(B2)、资源循环利用(B3)、环境资源安全(B4)、人口系统(B5)五个指标。C层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能性选择了21个指标,对安徽省2001-2011年循环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横向选择中部地区6个省份和安徽相邻省份山东、江苏、浙江共9省进行比较,考察安徽省在中部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水平情况,并根据2011年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对其制约发展的障碍因素和障碍度进行分析,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纵向分析得出:2001-2011年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1)、资源循环利用指标(B3)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资源减量投入(B2)、环境安全(B4)、人口系统(B5)则呈水平或下降趋势。横向比较得出:安徽循环农业尚处于中等发展水平,从相关数据分析看,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稍稍滞后,资源循环再利用效率数值较之其他省份稍低,其他因素的正效应较之其他省份并无明显优势。(2)从2011年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障碍度分析看,农用物质(化肥、农药)过多的投入、耕地面积的减少、能源过多用于农业、水资源总量的减少等因素制约了安徽循环农业的发展。(3)鉴于以上分析,针对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循环农业思想理念形成,引导农民参与发展;二是健全循环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如节能减排技术、再利用再循环技术、信息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等助推循环农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循环农业保障体系,包含法律、政策、金融等几个方面,确保循环农业长效发展。
其他文献
在我国 ,法律方法论一直是一门处于边缘位置、发展迟缓落后的学科 ,主要原因在于 ,人们始终把法律方法论作狭义的理解 ,对其角色的工具性、实用性定位 ,在观念上的单一陈旧 ,
我国于2009年1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涉及到了不真正连带责任,但是在我国的立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不真正连带责任”这一概念,在诸多国外立法中如《德国民
对职务犯罪进行有效预防,是我国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之一。不断加强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建设,不仅能对职务犯罪进行有效地打击,而且还能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尤其对检察机关提高自身
在赵C姓名权案中,赵C据以对抗国家公权力干涉的姓名权,不是作为普通民事权利的姓名权,只能是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姓名权,它属于自己决定权的范畴。自己决定权是指公民对于与个
数据缺失的存在是实际分析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然而大部分统计方法无法直接应用在不完整数据集上,这大大降低了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常用的填补方法都是针对于连续变量或者分类
<正>你的初级保健提供者应帮助你控制心脏疾病风险,必要时推荐你看心脏科医生。你所看的初级保健医生应为你提供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的详细建议。然而,一些患者需要更专业
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网卡的硬件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
本文立足于对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的分析,阐述现阶段高职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优化与调整的必要性,提出高职院校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的构建策略,并在此基础之上论述任务驱动教学在高
红枣发酵酒是以红枣为原料,经分选、破碎、低温发酵、陈酿调制而成的低酒精滋补饮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该研究对红枣酶解条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
如果不能实现社会公正,包括社会性别平等和代内代际公平,我们就不可能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社会公平的实现途径,如公众参与、生态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