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许多城市一直片面追求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甚至有些城市还存在以破坏人居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情况,还有一些城市虽然重视了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但却忽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致使社会经济增长缓慢,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不能协调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问题的不断涌现,使这两者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给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众所周知,城市的人居环境与经济不仅与人类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整个社会繁荣的影响也非常重大的。故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居环境与经济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两者摆脱这种恶性循环,逐渐呈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当前,随着“十一五计划”的实施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今后城市建设的主题,如何科学的对一个城市的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研究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如何评判在某个区域内人居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是否协调?其协调程度如何?如不协调则应采取何种措施来优化等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结果,对促进整个区域经济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无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以成都市为例对1995年至2004年成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据此希图对我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并起到借鉴作用。本文首先对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评述,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城市人居环境是从广义上来说的,它指的是城市这个特定地域上,以人类为核心,能维持并不断改善人类居住、生活条件的城市宏观生存环境和微观住区环境。然后本文对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介绍了协调、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协调作用与协调机制的基本概念,阐明了协调发展的内涵,总结了系统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紧接着本文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已取得的成都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实证资料,以及科学性、可比性、综合性、可评价性等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分别建立了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构建函数关系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求出了成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然后利用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分别求出成都市在1995~2004年10年间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值,并根据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标准对各个年份的协调发展度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出各年的协调发展类型及协调发展亚类。最后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两方面提出了促进成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1996年成都处在勉强协调发展阶段,1997~2001年这五年间处在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在2002年进入了中级协调发展阶段,且于2003年进入了良好发展阶段。在2002年到2004年间成都协调发展度的发展水平之所以有较大提高,主要是因为人居环境系统的发展水平较前期有了较快的提高,从而缩小了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差距,进而促使两系统的协调度得到提高。(2)在协调发展亚类方面,成都市除1995年为同步发展型,以后各年均为人居环境滞后型。这说明在1995年时成都市的人居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保持在较同步的发展阶段,而1995年以后虽然成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在持续增长,但人居环境的发展总是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故当前,成都应结合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大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改善的力度,加快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3)成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曲线呈平稳上升状态,而不是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主要原因是由于成都市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狠抓环境建设,先后上马了一大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工程,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沙河改造和“东调”工程、畅通工程、旧城改造工程、绿地建设工程等等,使成都城市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为目标的城市建设总目标使成都避免了协调度下滑的阶段。(4)虽然成都市的人居环境与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全社会长期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针对成都目前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本文从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两方面提出如下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1)在人居环境优化方面:一方面应沿袭城市自身的发展脉络,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超前规划,即在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城市的远景规划和城市环境的优化,同时还应注意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从而创造出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城市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针对成都目前在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如加大对城乡结合部的整治,做好该区域的环境规划和管理,加大对该区域人居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能源燃烧和烟尘控制方面的管理,进一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尽快出台关于引导私家车合理发展及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相关办法;进一步加快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加大文化型公共物品的投入,加强医卫设施和治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加大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人居环境意识等措施。(2)在城市经济发展方面:首先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高投入、高消耗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效益型、科技型和清洁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资金、资源等有形要素转向依靠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的积累与创新,同时调整发展速度,适度发展,从而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双赢”局面。其次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来达到GDP不断提高而环境压力不增大或减少的目标。再次应加强城市化的宏观调控,从“增长导向型”向“规划导向型”转变,通过城市规划来调控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进而促进成都城市经济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最后应进一步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地域差异,合理进行市域功能分区,通过打造服务业优化发展区、新型工业重点发展区、特色产业发展区、生态保护区,形成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促进的区域空间发展格局,以促进城市经济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的特点在于:1、首次对成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做出了评价;2、在方法上,把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耦合机制研究中,避免了选取综合评价指标和权重的主观性、不合理性等问题,提高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对主成分因子得分的计算,可以解决在发展战略确定过程中无法量化的问题,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为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提供了定量依据。3、在结果分析上运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其他文献
对采自陕西平河梁自然保护区蝶类标本进行鉴定,发现该保护区蝶类共8科44属68种,其中凤蝶科5属10种,粉蝶科5属15种,眼蝶科8属13种,灰蝶科2属2种,蛱蝶科19属23种,环蝶科2属2种,
现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对网络结构的优化能够有效改善信号传输的效率,这就涉及到PTN网络的结构优化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传输网络优化的相关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结构优
本文结合对“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深入考察,认为通过改进电子政务来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种可行思路。因而选取电子政务的的构建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服务型
本研究以洋桔梗(Eustoma grandiflorum)“Double Mariachi Pink”品种为试材,建立了该品种的离体培养高频再生体系;构建了菜豆几丁质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对“Double Mariachi
AD598是一种高集成度的新型差动变压器信号调节器,本文介绍了AD598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智能化仪表中的应用。
为了对退市前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本文选取93家创业板公司,包括64家财务健康公司和29家财务困境公司,分别使用两类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采用现金流量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结合研究组的前期研究,综述了秦艽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分子生药学等方面的新进展,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针对千军万马争挤艺考独木桥的问题,文章在对这种现象的多种原因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就这种火爆现象的冷却及其应对办法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以人为本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崭新理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新形势和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一切导致我国一些企业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