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25羟维生素D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及心肾功能相关性初步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_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EH)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差异,及25(OH)D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心肾功能相关性,探讨高血压病患者25(OH)D水平对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南京市中医院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通过调查问卷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结合患者症状、舌苔脉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禁食禁饮8小时以上收集空腹血清及清洁中段尿,分别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25(OH)D、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NAG酶。并由南京市中医院心功能室统一采集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1.25(OH)D水平在EH患者不同吸烟饮酒史、不同年龄层次、不同BMI水平上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在EH患者不同饮酒史、不同年龄层次、不同BMI水平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5(OH)D水平在EH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OH)D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肝阳上亢>瘀血阻络>痰浊雍盛>肝肾阴虚。4.25(OH)D水平与EH患者LAD、IVSd、LVPWd、LVDd、RWT、LVMI 呈负相关(P<0.05,rs=-0.173、-0.259、-0.280、-0.162、-0.228、-0.233)。5.25(OH)D 水平与 EH 患者 RBP、尿 NAG 酶呈负相关(P<0.05,rs=-0.300、-0.202)。6.25(OH)D水平在EH患者不同UmALB、尿β2-MG、尿α1-MG水平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常组均小于正常组。7.BMI是EH患者合并25(OH)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对EH合并25(OH)D缺乏具有一定预测意义(P=0.001<0.01),BMI预测临界值=25.18kg/m2,特异性=0.656,敏感度=0.651。结论:1.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25(OH)D水平及危险因素(饮酒史、肥胖、高龄)有一定相关性。2.高血压病患者25(OH)D水平与饮酒史、吸烟史、年龄、BMI有一定相关性,且BMI是高血压病合并25(OH)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BMI水平对合并25(OH)D缺乏有一定预测意义。3.高血压病患者25(OH)D水平与心功能有一定相关性,高血压病患者合并25(OH)D缺乏可能更容易出现心脏损害。4.高血压病患者25(OH)D水平与肾功能有一定相关性,高血压病患者合并25(OH)D缺乏可能更容易出现肾脏损害。
其他文献
技术进步加剧了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力就业机会的失衡,在此背景下,研究就业极化的形成机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将认知能力纳入工作任务模型开展理论研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与统计年鉴等构造5期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认知能力、技术进步对就业极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包括:理论上,认知能力提升了高教育程度劳动力的就业并形成单侧就业极化。实证上,当技术进步对就业占比有负面影响时,高教育程度劳动力的认
目的:通过观察“通督益髓”针刺法联合安理申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痴呆严重程度的影响,评价“通督益髓”针刺法这种治疗方法对AD患者临床治疗的疗效性、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5~2021.2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及脑病科门诊、南京脑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轻、中度AD患者,其中对照组予口服西药安理申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通督益髓”针刺法联合安理申治疗,疗程为12周。由于治疗过程中脱
目的:观察加减枳实大黄汤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于痰热腑实型AIS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中医院脑病科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住院、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入组条件的痰热腑实型AI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
目的:1、评估自体ADSC移植治疗CD肛瘘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2、明确人参皂苷Rg1对ADSC增殖能力的影响。内容与方法:1、纳入南京市中医院2018年1—10月间收治的CD肛瘘2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治疗,治疗组采用自体ADSC局部注射治疗,随访12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评估及影像学检查评价瘘管闭合情况,观察复发率;采用简易CDAI、PDAI、
目的:探究以“风户”穴为主通督导气针刺法对风邪伏肺型慢性咳嗽的疗效,并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方法治疗风邪伏肺型慢性咳嗽的内在机制,最终寻找一种可以替代目前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就诊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自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和呼吸科门诊、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针灸门诊以及鼓楼区江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门诊,临床确诊为风邪
目的:针对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采用益气化瘀汤进行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开展安全性评价,观察其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 C 反应蛋白与白蛋白之比(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AR)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对于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肠道菌群和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0年10月来自南京市中医院、昆山市中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睢宁县中医院、溧阳市中医院5家医院的脑出血患者127名,均为住院病例。其中因NIHSS评分小于6分剔除4例,脱落1例,其余病例通过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案,最终纳
目的:本研究应用中药方剂加味青蒲饮联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与荆花胃康胶丸联合西药标准三联对比,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两组的Hp的根除率、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观察加味青蒲饮联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探讨中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特殊干预组)以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人数均等各30例。观察组予加味青蒲饮
目的:针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上属于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采用调脾通络方进行治疗及展开观察性研究,对其有效性与安全性作出评估,为后续此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有效、安全的医学研究证据。方法:本试验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京市中医院心内科住院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及胸痹气虚血瘀证诊断的患者,共收集到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经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数据具有可比性。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