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胸腰椎共存的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和治疗策略。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五年期间具有完整资料的95例颈胸腰椎共存的退行性病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9例行手术治疗。对于颈椎,曲度减小、变直甚至反曲,颈椎后路骨赘较大,颈椎体健失稳,局限性椎管狭窄者,行颈前路手术;发育性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黄韧带肥厚或骨化致脊髓背侧受压,颈椎病多节段退变所致椎管狭窄或前路术后疗效不佳及病因不明者,行颈后手术;对于胸椎多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对于腰椎,根据突出或压迫物的大小、位置,是否有骨化等,选择腰椎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或后路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根据术前、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按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评价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手术策略的术后疗效。结果:95例获得随访,随访8月~68月,平均38月,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及策略,术后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7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41例单纯行颈椎手术,改善率为(66.06±14.33)%,5例行胸椎手术,改善率为(56.19±9.85)%,12例行腰椎手术,改善率为(63.49±9.78)%。21例行两节段手术,其中14例一次行两节段手术,改善率为(76.78±3.94)%,7例分两次行两阶段手术,改善率为(71.79±8.74)%。16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13例因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手术,1例因手术风险较大,患者及家属放弃手术治疗。结论:颈胸腰椎共存的退行性病变是主要由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引起的多节段、多表现的复杂疾病。重视本病是诊断的前提,仔细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必要条件。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可遵从一般手术原则;对于手术节段的把握,可先行较重阶段手术,两阶段均较重时,应尽量行两节段手术;一期和分期手术的探讨,分期手术必将推迟手术时间、延迟神经功能的恢复、还与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及经济条件承受能力有一定关系,但一期手术的最大缺点就是创伤大,有些患者不能耐受,而且围手术期处理要求较高,术者还要具备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因此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症状及影像表现等多方面综合判断,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