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不同时辰(心经气血旺盛的午时与心经气血未盛的非午时)下心经IRRTM的表现,分析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神门对心经IRRTM的影响及其与内脏效应的关系,为中医经络学说及子午流注纳子法理论用之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对象为3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同体对照,分别于午时及非午时进行实验,2次实验过程一致。在吸入低氧混合气体条件下,电针心经原穴神门,使用红外热像仪分别摄下自然状态、吸入低氧、电针神门及取针后10min 4种状态下心经IRRTM,比较不同时辰下心经IRRTM的特征、灵道及少海穴体表温度变化及电针对其影响;同时应用血液动力学监护仪记录心功能各项指标在4种状态下的变化,分析纳子法电针神门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1.不同时辰下心经IRRTM的特征及电针对其影响(1)自然状态下,午时与非午时心经IRRTM的显现率并无不同。(2)不同时辰下心经IRRTM的表现有所差别,其差别主要体现在心经IR RTM的体表温度上,大部分受试者非午时心经IRRTM的体表温度明显高于午时。(3)午时与非午时吸入低氧均能使心经IRRTM的体表温度升高,而电针神门能够降低心经IRRTM的体表温度。取针后10min,午时心经IRRTM基本恢复到自然状态,非午时心经IRRTM与吸入低氧时无明显差别。2.不同时辰下灵道穴、少海穴体表温度及电针对其影响(1)自然状态下,午时与非午时相比较,灵道穴及少海穴体表温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2)午时与非午时吸入低氧后灵道、少海穴体表温度与自然状态相比均稍微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神门能降低灵道、少海穴体表温度(灵道穴P<0.01;少海穴午时P<0.05,非午时P>0.05);取针后10min灵道、少海穴体表温度均比电针神门时高,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纳子法电针神门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功能的影响(1)与自然状态相比较,午时与非午时健康志愿者吸入低氧后CO、CI、H R均显著升高(P<0.01),而SVR、SVRI则显著降低(P<0.01或P<0.05);在吸入低氧的基础上,电针神门穴,CO、CI、HR均较吸入低氧时显著降低(P<0.01),SVR、SVRI则显著升高(P<0.01);取针后10min CO、CI、HR均较电针神门时升高(P<0.05或P>0.05),而SVR、SVRI较电针神门时降低(P>0.05)。(2)从差值来看,午时电针神门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CO、CI、SVR、S VRI、HR的影响均大于非午时。结论:1.不同时辰(心经气血旺盛与未盛时辰)心经IRRTM的表现有所差别,这说明心经IRRTM具有一定的时间节律性,证实了经络的时间动态特性。2.电针心经原穴神门穴能够降低急性缺氧所致的心经IRRTM的体表温度及CO、CI、HR的增高,同时显著升高急性缺氧所致的SVR、SVRI降低,说明针刺能够调节急性缺氧所致的偏态,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3.午时电针神门对急性缺氧所致的心功能偏态的调节作用大于非午时,说明针刺治疗具有时间特异性,经脉气血旺盛时辰针刺的疗效优于经脉气血未盛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