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常态”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处的大环境,为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社会融资规模反映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作为金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被纳入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指标之一。可见社会融资对我国经济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其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融资各部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目前,社会融资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正成为当今金融对实体经济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两者间的关系。本文以社会融资结构为切入点,以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提高为目的,试图从社会融资规模及结构的角度研究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问题,以求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做出边际贡献。本文采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地区面板模型,分别研究社会融资规模及结构对我国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就全国范围而言,社会融资规模的扩大对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社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间接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提高具有负向影响,表外融资对对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不显著;(2)从地区考虑,社会融资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水平高和中的地区都具有促进作用,对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低的地区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水平高的地区具有促进作用,对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中的地区具有抑制效果;间接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水平高的地区具有抑制效果,对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中的地区具有促进作用;表外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水平高和中的地区都具有促进作用。社会融资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低的地区具有不显著的负向作用。因此,我国在加快社会融资规模发展,优化融资结构时不仅要考虑整体效果,更要关注地区间的差异,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社会融资结构。同时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低的地区必须通过其他方式努力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以发挥社会融资规模及结构对其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