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鲁南五大调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鲁南五大调产生的地理位置及文化背景,其次分别从鲁南五大调的考源、音乐构成、音乐结构分析以及鲁南五大调的传承与保护几个方面,通过文字资料的查阅、网络媒体的搜索、专家及民间艺人的走访、田野采风及音乐结构分析等方法对鲁南五大调进行认真而详实的研究,旨在认识和了解鲁南五大调及其音乐特征,从而更好、更有效的传承与保护鲁南五大调。除引言与结语外,文章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鲁南五大调产生的地理位置及文化背景。由于鲁南地区,尤其是临沂、日照等地是古代南北连接的重要枢纽,南北交融的文化特点对其音乐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鲁南五大调除了具有山东本土的音乐特点外,还融合了南方音乐细腻委婉、优美典雅的特点。第二章:鲁南五大调的考源。通过对鲁南五大调五种曲牌的考源,尤其是对“满江红”这一曲牌的重点研究,以期发现鲁南五大调在未进入山东前的同宗音乐性和其根源。第三章:鲁南五大调的音乐构成。这一章由鲁南五大调的表演形式、伴奏乐器及唱腔咬字三部分组成。鲁南五大调主要有坐唱和群唱两种表演形式;伴奏乐器主要有二胡、三弦、笛子、碟子、筷子、酒盅等,非常独特;唱腔委婉圆润、字少腔多,衬词繁垫,具有装饰作用。第四章:鲁南五大调音乐结构分析。这一章是文章的重点,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分别对“满江红”中的《四盼》、“大寄生草”中的《华容道》和“淮调”中的《耕读渔樵》进行音乐结构分析,从而对鲁南五大调的音乐特征进行认真细致地研究。第五章;鲁南五大调的传承与保护。鲁南五大调正处于“后继乏人”的濒危状况,当地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已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对其进行传承与保护。如:建立《鲁南五大调》保护、开发、领导小组;成立鲁南五大调研究中心;出版了《郯马民间文学集成·歌谣卷》,将已整理的《鲁南五大调》部分曲目收录到此书内;让鲁南五大调走进高校课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