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 Sergey,1891—1953),苏联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是二十世纪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二十世纪和声语言的重要开拓者。他的作品有着独特而新颖的特点,而这种特点,突出表现在其独特的和声思维上,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钢琴抒情小品集《瞬间幻影》创作开始于1915年,完成于1917年,整个作品由二十首短小精悍的钢琴小品组成,标题来源于俄罗斯象征主义诗人巴尔蒙特的诗作《我不了解智慧》。本作品是普罗科菲耶夫青年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而他的青年时期,正是音乐风格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其进行和声方向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他青年时期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另外,通过对本作品中所蕴含的俄罗斯民族音乐元素的研究,更能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本曲的创作与俄罗斯民族音乐的血肉联系。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对普罗科菲耶夫的生平进行介绍。通过对其三个主要创作阶段的论述,在宏观上初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历程,并对其每个阶段的创作风格作简要介绍。第二章对《瞬间幻影》的创作进行论述。首先简要介绍本曲集的创作背景,回答作曲家为什么要创作这部作品与作曲家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的心理状态等问题。其次在宏观上探讨本曲集整体的创作特点。在《瞬间幻影》的二十首小曲之间,存在着多种将其连接起来的隐性要素,从而使整体呈现出严格的曲式感和缜密的逻辑关系,笔者将通过对整个作品调性与终止式的分析来揭示这些隐性要素。最后,笔者将分别依据普罗科菲耶夫给自己的早期作品定义的古典(Classical)、现代(Modern)、托卡塔或运动(toccata or motoric)、抒情(lyrical)与谐谑(grotesque)五条发展的主线结合本曲进行简要说明。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对《瞬间幻影》在调式、和弦材料、和声进行方式、持续音与持续性和声、终止以及调性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以上的研究,笔者认为《瞬间幻影》中的和声除了立足于传统、有典型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外,最重要的就是具有近代性和声的特征。普罗科菲耶夫在本曲集的创作中广泛地应用了各种崭新的近代性和声技法,其中多样化的音阶类型、复杂化的和弦结构、非功能化的和声进行与扩大化的调性观念等技术手法皆为这种近代性和声的主要表现手段。第四章通过剖析俄罗斯民族音乐创作中几个具有鲜明特点的音乐创作手法在《瞬间幻影》中的体现,从而探索《瞬间幻影》和声创作中的俄罗斯民族音乐元素,这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论文以普罗科菲耶夫《瞬间幻影》的和声技法分析为主线,并结合音乐学、社会学、历史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普罗科菲耶夫的和声特征,以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对普罗科菲耶夫音乐创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