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伤保险作为发展最早、应用范围最广的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于1884年率先颁布了《工伤保险法》,开创了工伤保险制度的先河。此后的二百年间,已有约160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工伤保险制度,惠及世界范围内广大的劳动者。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在不断完善中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和谐社会稳定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2010年,国务院修改了03版的《工伤保险条例》并于次年开始实行。受历史、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对新《条例》下的工伤保险制度进行研究并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采用对比方法和数据分析法。一方面,通过纵向对比03年、10年两版的《工伤保险条例》研究新《条例》做出的进步,并收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近十年来的相关数据,进一步说明我国实行工伤保险制度所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通过横向对比国外先进的工伤保险制度模式和我国的现有模式,并结合统计数据、部分新《条例》中的条款规定,指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选题意义和文献综述,包括我国学者对国内工伤保险制度的研究和国内外学者对国外工伤保险制度的研究。第二章为工伤保险基础理论,具体阐述了工伤保险的基本概念和制度现状;本章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在覆盖范围、待遇水平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第三章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分析了立法层次较低、适用范围狭窄、待遇水平不足、基金监管体系不严密等问题。第四章基于上章分析,分别给出完善对策,包括提高立法层次、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健全工伤预防与康复制度等措施。第五个部分为结论,对全文的研究内容加以总结,认为我国应完善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加大实施力度并提高新问题的应对能力,多管齐下加快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建设。
本文通过分析列举了现阶段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如工伤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待遇水平均得到大幅提高,广大劳动者直接获益,但是同国外制度相比仍存在上升空间。另外,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制度的建设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同时工伤保险基金的运作方式仍不透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健全我国工伤保险体系法律制度、提高立法层次、扩大工伤覆盖范围、提高工伤待遇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