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胆和胃、温脾化饮法治疗胆热脾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ezhouhaote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在马来西亚收集胆热脾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病例进行研究,观察运用清胆和胃、温脾化饮法治疗胆热脾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探讨为何胆热脾寒型胃食管反流病在马来西亚多见,其发病的病因病机,以及应用清胆和胃、温脾化饮法的有效性,为研究与探讨为马来西亚中医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72例符合胆热脾寒型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临床主要症状泛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嗳气或反胃症状以RDQ问卷方式的症状积分调查,再与其他反流相关的次要症状积分总合,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积分比较,以口服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的中药汤剂治疗三疗程,4周为一疗程,共12周,一日一帖汤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观察积分点分别为治疗前、第一疗程(4周)、第二疗程(8周)、第三疗程(12周),在完成三个疗程(12周)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结束,进行停药3个月后的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本组研究72例病例资料的病程在1年以上者最多,发病年龄介于21-40岁的患者最多,其次是41-60岁患者,提示青壮年至中年患者居多,发病因素以饮食因素及无明显诱因最常见,这与不良的嗜好及饮食习惯等有关。治疗前常见胆热脾寒型的主要症状包括了泛酸、烧心、胸骨后灼热或不适、嗳气或反胃、咽喉不适、口苦口干、饥饿感、胃脘痛、神疲乏力、心烦失眠等。在临床治疗的72例病例中,临床痊愈18例(25%),显效27例(37.5%),有效16例(22.22%),无效11例(15.28%),总有效率达84.7%。主要症状泛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嗳气或反胃及其他次要症状治疗后均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进行远期疗效的观察,但在61例有效病例中,失访人数超过一半,缺失判断复发率与远期疗效指标,这与当地民情配合度有关。结论:胆热脾寒型胃食管反流病在马来西亚多见的原因,认为主要与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因素有极大关系,而且就诊病人相对病程拖延较长,久病脾胃虚损则易因虚至实,导致虚实夹杂使病情耽误复杂。在观察运用清胆和胃、温脾化饮法治疗马来西亚胆热脾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后,其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良好,是适合马来西亚人群的治疗方案,唯目前欠缺远期疗效观察,故可待进一步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传统课堂教学研究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二是在追求客观化、科学化研究范式上的有限性。当代课堂教学研究则表现出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致力于教学实践
热处理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要优化,应处理好先行课、平行课和后继课之间的关系,避免简单的重复和重要知识点的遗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讲授"两图"和"四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与企业管理水平密切相关,但当前我国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如何加强是我国很多企业都在探索的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我国企业财会内控
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底层水体存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缺氧带。这为研究河口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所。为了理解长江河口缺氧带存在的生物地球
以大庆油田英台地区为研究区,以萨尔图、葡萄花和高台子油层为目的层段,主要目的是在精细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沉积体系进行精细解析,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