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竞争力模型的构建及比较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核心作用。由于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城市竞争力的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全球后工业化时代的逐步到来,城市的发展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新生问题。于是,宜居城市的概念被提出来并成为众多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但是截止目前为止,宜居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并未被明确定义,如何构建科学的宜居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及评价体系,理论界尚未形成一致的答案。因此,这一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宜居城市应当是具备经济发展持续度、社会和谐稳定度、文化丰富活跃度、居住条件适宜度和生态环境持续度的综合发展的概念。然后,在城市竞争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宜居城市竞争力模型,并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包含5个一级指标、55个二级指标的宜居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研法进一步剔除隶属度小于0.5的指标,设计出科学可测的、并符合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于包括杭州在内的中国20个样本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按照模型进行处理,通过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样本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结合前文研究结果,对杭州市宜居城市竞争力的各方面表现及其比较优势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杭州提升其宜居城市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明确提出宜居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将一般的城市竞争力模型扩展为宜居城市竞争力模型。同时,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及实证调研的基础上选取科学的评测体系,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样本城市的数据对做出实证分析,获得宜居城市竞争力的评价结论。在技术手段处理上,研究者运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调研法和隶属度剔除确定了宜居城市的主要影响因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析出主成分,用更加实际、客观和科学的综合研究方法对于宜居城市竞争力的分析做出了评价。
其他文献
金融脱媒这一概念最早是用来描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在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下,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存款机构可支付的存款利率水平,导致存款机构的存款资金
东亚地区FTA体系的构建是以东亚已形成的相对完整的生产协作关系为基础进行的。因此,在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然与现有的跨境生产协作体系产生相互影响。本文从自由贸易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乌兰察布市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成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马铃薯已成为该市
近年来,投资和出口接连受阻,尤其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来,拓展消费渠道、增大内需更是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以往研究多是将城镇和农村作为单独的市场,分别探析城乡居民
随着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自由贸易区作为其主要的形式,对世界贸易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自由贸易区的核心是各项贸易优惠安排,因而作为贸易优惠安排的核心问题—原产地规则,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