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蒙古国经济迅速发展和中蒙贸易伙伴关系的不断增强,中蒙物流发展加强是大势所趋。蒙古国提出“草原丝绸之路”发展路线与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发展路线相匹配,中蒙物流发展已是带动中蒙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若是物流体系建设不到位,将会对贸易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推动中蒙两国物流协同发展,不仅对蒙古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文尝试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蒙物流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建立了物流协同评价体系,对中蒙物流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及建议。本文首先对中国与蒙古国的物流协同进行文献梳理、阐述相关研究背景与意义,并对中国与蒙古国的物流协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对物流、物流协同等概念进行具体的阐述与对比。最后,对物流协同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进行阐述,并提出中蒙物流协同发展的具体政策与建议。通过之前学者对蒙古现状的研究,再对中蒙物流协同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剖析了其在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影响中蒙物流协同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基于协同学的角度对物流系统进行分析,并选取“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产业、贸易与市场、物流基础设施、政策”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物流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构建了协同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中蒙物流协同度进行了评估。结合中蒙物流协同发展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中蒙物流协同发展对策建议。具体从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增强物流现代化进程,加强物流产业建设,完善双边物流体系等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推进中蒙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构建跨国(中蒙)物流协同发展模型,较为清晰地定义了宏观层面及微观层面的物流协同,基于现有关于区域物流协同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模型当中的中观层面(跨国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要素(硬件与软件),并提出了具体的促进协同发展对策,在现有理论基础上丰富了物流协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