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02年语文学科独立设科以来,语文教育改革在不断探索和深化,并逐步完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学科性质提出了很多年,这一性质的界定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在强调工具性的同时,也要突出人文性。其中,人文性的教学目标包括陶冶学生情感,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培养学生积极健全的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命教育包含着对生命的关怀,强调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人文性的重要方面,将生命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是顺理成章的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很多都包含生命教育内容,其中文言文就是进行生命教育实践很好的着力点。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有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散文,有对古人理想人格的记叙,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如孔子、孟子、道家、法家等思想)的继承,这些蕴含着古人的思想和情感,对生命的认知和领悟,体现出他们的人格。学生从学习中既能产生对祖国文字、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同时能够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感染,从而得到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有益启示。这些内容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素材。本文致力于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整篇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问题的提出,简要分析和概括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从《纲要》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生的特点及长远发展的要求、文言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第三章对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分析,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初中文言文中生命教育资源的分析论述了其可行性;第四章是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生命教育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手,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生命教育的尝试和探索,进一步确定了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实践的现实可能性;第五章对本课题实践后的反思,笔者希望可以通过文言文教学更好地进行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