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经历了前期以抢救性保护为首要目标,系统梳理和方式摸索为主要工作内容的阶段之后,生产性保护成为了新的探索方向,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尤其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实践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生产性保护研究的相关课题,近几年已经出版发表的研究成果众多,而对于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专门研讨则较为薄弱,并且在研究方向上,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从实践出发,基于实践活动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讨论景泰蓝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的景泰蓝生产企业北京市珐琅厂的发展历程入手,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主要梳理该项目的主体保护单位——北京市珐琅厂被选定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后,在景泰蓝保护和传承的工作实践中,从资料挖掘整理、传承人规范化培养、营销宣传模式、科研创新辅助等多个侧面的工作措施和成功经验,试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