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长期低浓度砷暴露对人群外周血血细胞的影响,为筛选低浓度砷暴露的早期损伤指标提供依据;2.检测长期低浓度砷暴露对人群DNA氧化损伤的影响;3.探讨饮水型砷暴露人群DNA氧化损伤与皮肤损害的关联性,为砷的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相邻经济发展均衡的山西大同地砷病区(水砷含量为14.41~90.34μg/L)和非地砷病区(水砷含量为0~0.87μg/L)2个自然村,饮水年限20年以上本地居民,无传染性、遗传性等疾病,六个月内无放射线接触史156人为研究对象。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测定人群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研究对象体内尿砷水平,ELISA试剂盒测定其血清8-OHdG的含量。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全血涂片中8-OHdG的分布。由两名经过培训的皮肤科医生确定研究对象皮肤损害的程度。按照皮肤损害程度的不同分为无皮肤损害组(即正常组)、轻度皮肤损害组、中度皮肤损害组和重度皮肤损害组。【结果】1.长期低浓度砷暴露对人群外周血血细胞参数的影响1.1白细胞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砷暴露组WBC、GRA、GRA%、LYM和LYM%均增加,其中LYM和LYM%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2红细胞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砷暴露组RBC、HGB、MCH、MCHC和RDW升高,MCV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3血小板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砷暴露组PLT、MPV和PCT下降,PDW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长期低浓度砷暴露对人群DNA氧化损伤的影响2.1与对照组相比,砷暴露组的水砷、尿砷和血清8-OHdG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8-OHdG的含量与水砷、年龄和尿砷呈正相关;2.3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血清中增加的8-OHdG主要来源于白细胞。3.长期低浓度砷暴露人群DNA氧化损伤与皮肤损害的关联性3.1不同皮损组的尿砷和血清8-OHdG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组相比,轻度、中度和重度皮损组血清8-OHdG含量均增加(P均<0.05);与轻度和中度皮损组相比,重度皮损组的尿砷浓度和血清8-OHdG含量均升高(P均<0.05);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8-OHdG是砷暴露人群皮肤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OR=9.874, P<0.05; OR=6.084, P<0.05)。【结论】1.长期低浓度砷暴露能引起人群外周血血细胞参数的改变。白细胞和红细胞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小板数目明显减少;血小板和红细胞体积异质性增加。2.砷暴露人群的血清8-OHdG含量明显增加;血清中增加的8-OHdG主要来源于白细胞。饮水型砷暴露人群DNA氧化损伤与皮肤损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血清8-OHdG可作为慢性砷中毒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