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刀是隋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近战格斗类短兵器,它在继承汉晋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域风格,其形制臻于完备,工艺达到巅峰,对后世朝代及东亚邻国刀类的发展影响重大而深远。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横刀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第一章从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角度探讨了横刀的由来与佩带方式。横刀之名源于隋,“横”字含义与“用皮襻带之,刀横掖下”的佩带方式有关。北朝时蹀躞带被广泛应用,唐代形成了“?韘七事”,其中佩刀专指横刀,而“蹀躞”即是“襻带”。5世纪后期至6世纪初,源自斯基泰短剑的双附耳系统被萨珊、嚈哒、粟特、突厥等中西亚国家模仿借鉴,并沿丝绸之路传入北魏,取代了原有的璏式贯佩法。这种使用双附耳悬佩法的刀因斜横于腰间而得名横刀,成为唐军的主要装备之一。第二章着重分析了横刀环首的变化。隋以前的佩刀柄端普遍设圆环,刀环甚至被用来筑杀人,北朝末因受西域刀形的影响出现了无环刀,环首刀开始没落。唐代依然存在大量的带环横刀,描写刀环的唐诗、长乐公主墓壁画、窦皦墓铁刀等均为明证。然而,环首的装饰性大于实用性,其消亡是必然的,典型例子有章怀太子、懿德太子墓壁画等。因此,大约8世纪以后,无环横刀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这一演变更迭的过程是持续而漫长的,不能一概而论。第三章对横刀的制造、管理和应用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梳理和考证。首先,横刀是府兵必备的制式兵器,装配比例甚高;其次讨论了生产、储纳、发放横刀等军器的机构部门以及使用横刀的各类兵员;再次,横刀对战争成败已不起决定性作用,需与其他兵器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其威力;第四,横刀在仪仗中也有一席之地,某些精美奢华的横刀被当作礼仪用具,在宫廷中携佩横刀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第五,横刀可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合法交易,但质量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横刀采用灌钢法和百炼钢法来锻造,与前代相比并无创新;第六,在唐代,横刀准许私人拥有,它不仅是自卫防身的利刃,也是自戕自残的工具,还是馈赠赏赐的礼物;第七,玄宗以后,政府对横刀的管控愈加严格,其禁用范围逐渐扩大。第四章阐述了横刀在唐中后期出现的变革及它对周边邻国的影响。唐人诗中多言“吴钩”,毗沙门天王壁画、造像等文物上也都描绘有弯刀形象,可知直体刀正向弧刃刀转变。公元7-9世纪时,典型的弯刀就已出现于中亚各地,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更促进了弯刀的传播。五代至宋元,斫刺刀、手刀、环刀等代替横刀成为主战短兵,直身狭刃的横刀已不复存在。唐朝既善于引进西方文化,也在不断对外输出,横刀的形制样式、锻造技法就经由遣唐使东传至日本和朝鲜,正仓院的“金银钿莊唐大刀”即为最佳实例,日本古文献中也保存了许多关于横刀的资料。北宋以后,承袭横刀制法和气韵的日本刀开始回输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