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横刀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is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刀是隋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近战格斗类短兵器,它在继承汉晋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域风格,其形制臻于完备,工艺达到巅峰,对后世朝代及东亚邻国刀类的发展影响重大而深远。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横刀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第一章从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角度探讨了横刀的由来与佩带方式。横刀之名源于隋,“横”字含义与“用皮襻带之,刀横掖下”的佩带方式有关。北朝时蹀躞带被广泛应用,唐代形成了“?韘七事”,其中佩刀专指横刀,而“蹀躞”即是“襻带”。5世纪后期至6世纪初,源自斯基泰短剑的双附耳系统被萨珊、嚈哒、粟特、突厥等中西亚国家模仿借鉴,并沿丝绸之路传入北魏,取代了原有的璏式贯佩法。这种使用双附耳悬佩法的刀因斜横于腰间而得名横刀,成为唐军的主要装备之一。第二章着重分析了横刀环首的变化。隋以前的佩刀柄端普遍设圆环,刀环甚至被用来筑杀人,北朝末因受西域刀形的影响出现了无环刀,环首刀开始没落。唐代依然存在大量的带环横刀,描写刀环的唐诗、长乐公主墓壁画、窦皦墓铁刀等均为明证。然而,环首的装饰性大于实用性,其消亡是必然的,典型例子有章怀太子、懿德太子墓壁画等。因此,大约8世纪以后,无环横刀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这一演变更迭的过程是持续而漫长的,不能一概而论。第三章对横刀的制造、管理和应用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梳理和考证。首先,横刀是府兵必备的制式兵器,装配比例甚高;其次讨论了生产、储纳、发放横刀等军器的机构部门以及使用横刀的各类兵员;再次,横刀对战争成败已不起决定性作用,需与其他兵器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其威力;第四,横刀在仪仗中也有一席之地,某些精美奢华的横刀被当作礼仪用具,在宫廷中携佩横刀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第五,横刀可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合法交易,但质量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横刀采用灌钢法和百炼钢法来锻造,与前代相比并无创新;第六,在唐代,横刀准许私人拥有,它不仅是自卫防身的利刃,也是自戕自残的工具,还是馈赠赏赐的礼物;第七,玄宗以后,政府对横刀的管控愈加严格,其禁用范围逐渐扩大。第四章阐述了横刀在唐中后期出现的变革及它对周边邻国的影响。唐人诗中多言“吴钩”,毗沙门天王壁画、造像等文物上也都描绘有弯刀形象,可知直体刀正向弧刃刀转变。公元7-9世纪时,典型的弯刀就已出现于中亚各地,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更促进了弯刀的传播。五代至宋元,斫刺刀、手刀、环刀等代替横刀成为主战短兵,直身狭刃的横刀已不复存在。唐朝既善于引进西方文化,也在不断对外输出,横刀的形制样式、锻造技法就经由遣唐使东传至日本和朝鲜,正仓院的“金银钿莊唐大刀”即为最佳实例,日本古文献中也保存了许多关于横刀的资料。北宋以后,承袭横刀制法和气韵的日本刀开始回输大陆。
其他文献
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能源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和各国争夺的焦点,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干扰我国与俄罗斯的石油管道合作项目,美国从战略高度采取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由于它呈不可逆的进行性发展并对患者的预后和生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肾脏早期发生损害时及时做出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笔
编者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桩基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其质量会对桥梁整体的质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针对桥梁桩基础施工概述、正确区分摩擦桩和端承桩等桩基类
近年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国家间学术交流活动日渐频繁,学科间合作不断深化,众多国外优秀学术作品译成汉语供国内学者借鉴,学术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日益
<正>从人工收费(MTC)到不停车收费(ETC),从人工发卡到无人值守发卡,从同步光网络到智能光网络(ASON)再到分组传送网(PTN),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云计算到框计算,这无数的交通信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于1998年3月,是科技部火炬中心、陕西省科技厅和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联合共建的我国第一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