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已进入了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信息经济、加入WTO,这一系列形势变化正不断推动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企业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也给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社会中,会计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作,已经和世人的经济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达到了须臾不可分离的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离开会计工作,人类社会就难以运转,更不用说持续发展了。”(阎达五,2002)“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会计加强对资金运动的核算和管理,也需要加强与资金运动相关的各方面会计关系的管理。会计工作作为联系社会组织与各方面会计公众经济利益的中心环节,社会组织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要通过会计工作体现出来,它与组织内、外部会计公众之间也发生着这样那样的会计关系,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实际上已经成为社会组织沟通、协调与组织内、外部会计公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充分发挥这种桥梁和纽带作用,代表社会组织密切与会计公众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维护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利益,已经成了社会组织和会计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 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开展会计公共关系活动,与各方面会计公众之间进行广泛地沟通、协调,就成了社会组织的必然选择,过去那种单纯依靠人际交往来维系与各方面会计公众之间的关系已不能满足组织和公众的需要了。会计要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参与经营管理决策,离不开与组织内部会计公众之间的公共关系:会计要处理好与投资者、债权人、客户、政府机关之间的关系,以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合作,也离不开会计公共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社会组织面临更加复杂化和国际化的会计关系,同样离不开会计公共关系理论的指导。 基于以上需要,作者在借鉴了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会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地、深入地探讨。 会计公共关系的本质是会计公关人员及其机构为了赢得会计公众的支持和合作,实现组织效益的最大化,通过运用传播沟通会计信息、协调会计关系、塑造会计形象等职能而开展的一种会计管理活动。相对于其他专业管理活动来说,它具有货币性、复杂性、互利性、双向性、长远性、真实性、合法性等特点。 从历史演变看,会计公共关系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其它组织、政治、文化、科技、动因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学科关系上看,会计公共关系是会计学与公共关系学相互融合的产物,同时它还吸纳了管理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会计公共关系是一个系统。它是由会计公共关系主体、客体和手段所构成。会计公共关系主体是会计公共关系活动的发出者和实施者,一般是指专设的会计公共关系人员及其机构。会计公共关系客体是会计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也称会计公众,包括一切与社会组织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公众,如投资者、债权人、客户、政府机关等。会计公共关系手段是联系会计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和渠道,是社会组织开展会计公共关系活动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媒介,其中常用的专业手段主要有年度报告、股东会议、财务新闻发布会等。 开展会计公共关系活动必须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公共关系规范。会计公共关系规范是指导、约束、保障和评价会计公共关系活动的规则和典范,一般分为会计公共关系法律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两部分。其中,会计公共关系法律规范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而会计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的压力来加以推行。为了充分发挥会计公共关系的职能作用,社会组织应选择采用适当的会计公共关系方法。会计公共关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传播沟通会计信息、协调会计关系、塑造会计形象等。其中,传播沟通会计信息是基础,协调会计关系是关键,塑造会计形象是核心,三者协同作用,才能产生最佳的会计公关效果。 按照会计公众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归属关系不同,会计公共关系一般分为组织内部会计公共关系和组织外部会计公共关系。组织内部会计公共关系是会计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主要包括与组织领导者、与相关职能部门、与职工群众以及会计系统内部的会计公共关系。组织外部会计公共关系是会计公共关系工作的关键和重点,主要包括与投资者、与政府机关、与客户的会计公共关系。(关键词)会计公共关系会计公众传播沟通会计信息协调会计关系塑造会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