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乡建下的乌龙村民俗文化体验馆空间设计研究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fe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乡村建设与乡村文化保护既是国家工作的要点,也是许多建筑师、艺术家、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由此延展出多元化的乡村建设方式,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乡村建设逐渐普遍化。艺术乡建可以挖掘村落的潜在文化价值,传播民俗文化,修复乡村风貌,提升村民文化自信。乌龙村是昆明市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由于人口流动、生活方式改变、村民对民俗文化认知的局限,面临着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与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双重压力。如何将村落传统风貌建筑加以利用,民俗文化延续并融入现代的生活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民俗文化体验馆是民俗文化的传播体验、历史回顾、学习了解等多种功能空间,用艺术的方式进行营造,为空间带来多元的体验方式,为民俗文化的传播发展注入活力,提供新的方式。文章以艺术乡建下的乌龙村民俗文化体验馆为研究对象,挖掘村内传统民俗文化,结合乡村生态环境打造新的体验空间场景进行文旅融合,形成艺术促进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乡村建设案例。文章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再结合实际调研总结出村落价值与现状,分析民俗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艺术与乡村的关系、艺术介入与民俗文化体验馆的关联、面临的挑战、案例分析借鉴四方面对民俗文化体验馆空间设计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并提出设计策略,最后进行设计内容的具体分析。保护是前提,创新发展是现代化延续,以尊重村落文化为前提,联动村民、艺术家、企业等多主体,以艺术为手段建立体验空间,以空间与艺术形式为媒介去探索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发展。
其他文献
<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这种变化是这样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倘若作这评语的是国人学者专家,容易引起自诩之嫌,然而这却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先生在《新工具
期刊
学位
<正>机器人的出现已经对我们的工作、交流、学习和娱乐等方面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工业机器人是目前技术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多的一类机器人,其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如搬运、码垛、装配、焊接、打磨、喷涂等重复或者危险的作业中。我国制造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迈进过程中工业机器人技术起到关键作用,工业机器人技术以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旨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工业机器人
期刊
文章在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两者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对2010—2020年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各州乡村振兴系统与乡村旅游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逐年递增;(2)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协调度从中度失调分别发展到初级协调、勉强协调;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实现从轻度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组织学(US-CNB)与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US-FNAB)检查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 选取97例二维超声检查结果疑似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粗针穿刺组(45例, 49个结节)和细针穿刺组(52例, 55个结节)。粗针穿刺组行US-CNB检查,细针穿刺组行US-FNAB检查;细针穿刺组中首次穿刺诊断结果为BethesdaⅢ类的结节
乡村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的基因血脉,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仍面临公共文化设施有效利用不足、乡村文化建设专业人才缺失、传统乡土文化传承保护不力等多重困境。产生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乡村文化建设主体力量薄弱、乡村文化建设监管效率不高、目标规划与问题定位模糊不清等。苏州市甪直镇田肚浜村在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为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样本参考。必须稳步推动
唐朝(618-907年)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等诸多方面均有所发展,加之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都对唐代女性的精神风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作为两性之一的女性,因其特殊的身体生理机能,历来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在传统史料话语权作用下,单从男性视角来认识女性并不完全准确,因此就需要分别对男女两性书写的史料进行综合考察。唐代描绘刻画女性的诗词、绘画、雕塑等就展现出了两性截然不同的身体观,
报纸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在婚姻家庭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更多的老年人选择了非婚同居这种两性结合方式。我国老年人非婚同居与其他主体的非婚同居具有同样的特点,例如稳定性较差,社会认可度低,缺乏法律保护等。同时它还具有特殊性,如老年人一般不再追求“性生活”的满足,主要以养老和相互照顾为目的,一般不涉及生育问题等。因考虑到老年人非婚同居群体的特殊性,所以将老年人同居从一般非
文章基于多维贫困理论,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四川省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实证研究,从微观层面对比分析三种不同发展模式的乡村旅游减贫效应感知差异;并以2020年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50%为参照标准,从宏观视角对比三种模式减缓相对贫困的贡献率,揭示微观与宏观视角评估不同模式减贫成效的差异。结果表明:农户微观视角下产业带动型减贫效果最好(2.932),景区依托型次之(2.713),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