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整个现代化的基础,是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出发,为促进全国人民的小康社会向更高水平迈进,针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并把农业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使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共同进步,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条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强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使我国13亿多人口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还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但是,从现代化的总体情况来看,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农业生产技术推广迟缓,农业生产和管理手段还不是很先进,使我国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偏低,不能适应快速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要求;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和谐、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在吸纳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方面,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现状的研究,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及其阶段性特点,同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相比较,找出不足,借鉴其与我国实际国情相适应的经验,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出发,始终坚持立足国内主要农产品的基本自给方针,切实保护农业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培育—代又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时代的农民;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需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以城促乡的大政方针,对国民经济的分配结构进行适度调整,使其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要科学利用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探索建设现代农业的多种模式;始终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稳定并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促进支持农业现代化的长久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农业现代化也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展现了用现代化的进程转变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现在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范围越来越广,标准越来越高,投入项目越来越多,方式越来越宽。所以,在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长,进一步健全农业投入的保障制度、价格支持政策,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