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习者如何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还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善教学质量。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二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从如何教转向了如何学。这一过渡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专注于学习者主体的研究,而不是继续将视角停留在寻求最佳教法的探索道路上。随着研究深入,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被逐渐挖掘出来。国内外有关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不计其数,然而针对学习策略与英语水平或成绩之间相关性的探讨却不够深入。尤其以针对学习策略与大学公共英语四级总成绩及分项成绩相关性的探讨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研究将视角锁定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旨在调查:1)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及特点;2)四级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语言学习策略使用上存在的差异;3)语言学习策略的应用与英语公共四级总成绩及分项成绩的相关性。基于Oxford(1990)的学习策略理论框架,本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以Oxford(1990)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作为调查手段,使用SPSS19.0对138名重庆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次研究结果如下:1)描述统计分析表明在六类语言学习策略中,补偿策略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最常使用的,其次是情感策略、记忆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这五类策略的使用频率均位于中等程度。而最不常使用的学习策略是社交策略,使用频率最低。2)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策略的综合使用及六项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使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英语公共四级高分者不仅在整体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上明显超过低分者,在六项分类策略使用频率上也均显著高于低分者,其中,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差异最为显著。3)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语言学习策略使用与英语公共四级成绩存在显著相关性。具体表现在整体学习策略与四级成绩之间以及六类学习策略与四级分项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可见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四级成绩显著相关。其次,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记忆策略与认知策略的使用对四级成绩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实证研究反映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使用学习策略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英语授课中针对这一群体学习策略教学的缺陷,从而针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策略的教与学提供相应的教学启示,为今后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