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地下商业街是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空间中人们进行大量的社会活动,对其环境品质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开始考虑尺度、认知等要素对空间环境的影响。在地下商业街中,空间尺度的变化会引起人们对空间认知的改变,因此通过分析尺度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对空间适宜尺度进行探究,是形成人性化设计的前提。本文以构成尺度空间的3个尺度要素为基础建构一维尺度组合、二维尺度组合和三维尺度组合,并以3种维度的尺度组合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空间认知相关理论探究地下商业街适宜尺度组合。本文在对上海、南京、成都、徐州等城市的62条地下商业街尺度测量的基础上,依据频次分析分别确定长度、宽度、高度的取值并进行组合,形成不同尺度组合的地下商业街实验模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地下商业街尺度组合的认知评价实验(实验一)和三维尺度组合-适宜长度选择实验(实验二),最后获取两轮实验数据并对适宜尺度组合进行探究。实验一对不同尺度组合的地下商业街进行认知评价,得到空间认知的量化数据;实验二对固定宽高地下商业街中的适宜长度进行选择,得出三维尺度组合的适宜长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维尺度组合中,宽度对地下商业街的空间认知具有较大影响,当地下商业街的宽度约为5.4米时空间整体认知程度较好,表明该数值可作为地下商业街宽度的推荐数据。2)相较于一维尺度组合,二维尺度组合对空间认知具有更大的影响,其中长宽比L/D、宽高比D/H以及正界面视角V2是影响地下商业街空间认知的重要尺度组合。分析得到了L/D、D/H、V2所对应的适宜范围及其变化规律。二维尺度组合的适宜范围为:L/D适宜范围约为7.0-14.3,最适宜范围约为9.2-10.0;D/H适宜范围约为1.1-1.6,最适宜范围约为1.2-1.3;V2适宜范围约为36.7°-48.5°,最适宜范围约为43.9°-44.1°。适宜范围的变化规律为:L/D随着高度的增加,其适宜范围逐渐减小;D/H随着长度的增加,其适宜范围逐渐增加;V2随着长度的增加,其适宜范围逐渐减小。3)相较于二维尺度组合,三维尺度组合利用三种维度限定地下商业街空间,通过对此进行探究能更全面的了解空间尺度。分析得到了三维尺度组合的适宜范围以及变化规律。三维尺度组合的适宜范围为:当宽度为3.3米时,适宜长度范围约为35-49米,最适宜长度范围约为35-46米;当宽度为5.4米时,适宜长度范围约为42-70米,最适宜长度范围约为46-66米;当宽度为8.7米时,适宜长度范围约为45-70米,最适宜长度范围约为52-70米。其中,得到4组最适宜的三维尺度组合为:当宽度为3.3米时,高度为3米,最适宜的地下商业街长度约为43-46米。当宽度为5.4米时,高度为4米和4.5米,最适宜的地下商业街长度约为50-55米和49-53米。当宽度为8.7米时,高度为5米,最适宜的地下商业街长度约为52-65米。三维尺度组合适宜范围的变化规律为:当宽度为3.3米时,随着高度的增加,适宜长度范围先减小后增大;当宽度为5.4米时,随着高度的增加,适宜长度范围逐渐减小;当宽度为8.7米时,随着高度的增加,适宜长度范围逐渐减小。论文利用虚拟仿真实验的方法对地下商业街中的适宜尺度组合进行研究,尝试得到影响地下商业街空间认知的重要尺度组合及其适宜范围和变化规律,希望为城市地下空间设计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