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方式,其含义是老年人(借款人)以自有住房为抵押向贷款机构贷款,等到合同到期或老年人离世时贷款机构获得房屋所有权。这种方式可以前提变现固化在房地产中的价值,解决“现金穷人、房子富人”的问题,实现“以房养老”的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逐渐加深和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等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养老需求。我国在21世纪初引进“以房养老”的概念,并陆续在多地进行试点,例如“南京汤山留园老年公寓项目”、“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以房自助养老项目”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截止2016年全国仅58户79人投保。反向抵押贷款业务在我国推展不开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运营机制和运营模式的不确定、法律制度不完善等,但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在于定价困难,也就是在反向抵押贷款合同存续期内,借款人和贷款机构双方对“支付额度”无法达成共识。 从资产定价理论出发,反向抵押贷款的定价过程就是对影响反向抵押贷款产品未来现金和贴现值的各种因素的描述过程。因此,本文对影响定价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住房价值的波动、贷款利率的波动、预期余命的不确定性、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借款人的遗赠动机等。分析发现,前三种是影响定价模型的主要因素,并且已经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同,但是对于这三种因素的描述却没有达成一致。考虑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复杂多变和利率的非完全市场化,传统的因素回归模型、随机模型等可能无法对其准确预测,本文引进模糊理论将未来住房价值的增长率和长期贷款利率看做模糊数,在传统的定价模型基础上构建了新的基于模糊理论的反向抵押贷款定价模型。并以五年期以上长期贷款利率和重庆市二手房销售价格指数为例,采用模糊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得到了住房价值增长率和长期贷款利率的模糊预测模型,得到每一时期的区间模糊数。再通过对房屋初始价值等参数的设定得到反向抵押贷款定价结果,定价结果为一个区间模糊数,并对定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采用模糊数对住房价值增长率和贷款利率进行描述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模糊定价结果也具备一定的灵活性,通过对定价结果的分析对反向抵押贷款定价和该项业务在我国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