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给水水源日益受到污染,传统的常规工艺已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寻求新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已成为给水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超滤膜被誉为21世纪的水处理技术,是替代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工艺的最佳选择之一。但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较大,去除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的效果较低。为了提高膜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在超滤膜前设置高密度沉淀池作为膜前预处理,减轻后续膜工艺的处理负荷。东营市饮用水水源典型特点为浊度低,本论文以东营市饮用水水源黄河口水作为试验用水,研究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投药量,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及投加位置,污泥回流比和粉末活性炭回流投加等些参数对高密度沉淀池处理试验水的影响。对于配制的试验用水进行粉末活性炭吸附试验,研究发现,活性炭对有机物吸附较快,30分钟左右便达到吸附平衡。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L9(34)分析了PAC投药量、PAM投药量及投加位置、污泥回流比这四个因素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大小。试验表明,四因素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 PAC投加量→PAM的投加量→回流污泥百分比→PAM的投加位置;最佳试验条件为: PAC投加25mg/L,PAM的投加0.10mg/L,回流污泥60%,PAM同时投加于第1个和第3个反应器内,投加量各为0.05mg/L。在此试验参数下CODMn去除率达到60%左右。在上述试验基础上再投加KMnO4(0.4mg/L)后,对有机物的去处率还会提高3%左右。进行中试试验,高密度沉淀池和超滤膜的组合工艺在PAC投加20mg/L, PAM投加0.15mg/L,且PAM投加在反应池末端的工况下,和直接采用超滤膜处理试验水相比表明,有机物去除率由原来(直接超滤)的35%提高到50%。在原水藻类含量较高期间,通过高密度沉淀池和超滤膜的组合工艺对藻类去除效果好于水厂传统工艺对藻类的去除效果。并发现,高密度沉淀池耦合超滤工艺在减轻膜污染方面有很大作用,提高膜除藻率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