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献研究:虽然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机制仍然属于科研探索的重点难点,但是糖脂代谢紊乱带来的糖、脂毒性和胰岛素抵抗(IR)在以T2DM为代表的多种代谢性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为学界熟识。目前研究认为,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机制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细胞自噬等因素均关系密切,且涉及多条交叉影响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由于其自身对细胞能量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可介导多条糖脂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进行,已经有许多干预措施包括饮食运动,药物以及天然提取物被证实可以通过调节AMPK通路改善T2DM的糖脂代谢紊乱。结合临床表现与当代医家认识,T2DM糖脂代谢紊乱可归属于中医肥胖、脾瘅、消渴、膏浊以及消瘅等疾病。本病病因一般归结于饮食不当、精神心理不良刺激以及缺乏运动等三个方面,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标实以痰浊、瘀血为主。结合现代医学对糖脂代谢异常疾病的认识,当代中医学者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特色辨治思路,值得我们总结学习。在这些特色理论与治法中,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学团队开发的降糖三黄片独树一帜,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与良好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目的:构建T2DM大鼠模型,观察降糖三黄片对模型大鼠糖脂代谢水平,胰岛素抵抗程度,肝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肝脏AMPK、PGC-1α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明确降糖三黄片改善T2DM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机制,为降糖三黄片的临床运用提供现代生物学方面的理论支持。方法:7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以简单随机法抽取空白对照组10只,普食喂养,其余60只高糖高脂饮食喂养1个月。高糖高脂处理的大鼠按3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STZ,普食大鼠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72h后测血糖,若空腹血糖≥11.1 mmol/L,同时伴多饮、多尿等症状,且2周后复测稳定在11.1 mmol/L以上者确认为2型糖尿病模型。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成模鼠分为模型组,降糖三黄片低剂量组、降糖三黄片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降糖三黄片高、低剂量组分别予药1.563 g/kg与0.781 g/kg每日;二甲双胍组按0.156 g/kg·d给药;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灌服等容量饮用水。8周疗程后,通过实验的大鼠包括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组8只,低剂量组9只,高剂量组8只及二甲双胍组9只。实验期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四周及八周末监测各组大鼠体重、饮水量、进食量和空腹血糖。于治疗八周后检测血脂(TC、TG、LDL-C及HDL-C),血清胰岛素等指标。取大鼠肝脏标本,用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MPK、pAMPK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MPK、PGC-1 α指标。结果:1.对糖脂代谢的改善作用。治疗8周后,降糖三黄片高、低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治疗4周及8周后,降糖三黄片高、低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大鼠饮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4周后,降糖三黄片高、低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大鼠摄食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8周后,两中药组大鼠摄食量与模型组无差别,而二甲双胍组大鼠摄食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4周及8周后,降糖三黄片高、低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大鼠FBG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结束后,降糖三黄片高、低剂量组TC、TG、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二甲双胍组TG、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结束后,降糖三黄片高、低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大鼠FINS与HOMA-IR水平低于模型组,且有统计意义(P<0.01)。2.对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的作用。从肝指数分析,降糖三黄片高、低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肝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从肝脏解剖形态观察,模型组大鼠肝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肥厚圆润、质韧光滑、色淡有斑点;各治疗组大鼠肝脏与模型组相比,缘锐体薄、质软色红、近距离观察仍有斑点状。从光镜下HE染色切片观察,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脂肪样变,而降糖三黄片高、低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肝细胞脂肪变的程度较轻,范围较小。3.对肝脏AMPK蛋白表达及活性的作用。降糖三黄片高、低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大鼠肝脏AMPK及活化pAMP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具统计学意义(P<0.01)。4.对肝脏AMPK/PGC-1α通路基因表达的作用。降糖三黄片高、低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大鼠肝脏AMPK mRNA表达程度均高于模型组(P<0.01);降糖三黄片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大鼠肝脏PGC-1α mRNA水平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降糖三黄片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结论:1.立足圆运动理论,认为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根本病机是由于气运失圆,导致痰浊瘀血郁滞内生,降糖三黄片通过通滞以运阳气,存津以保阳气,厚土以实阳气的方针起到调节气机升降的作用,深入认识本方中医学内涵的同时,结合以往临床与实验研究,是探索降糖三黄片用于改善T2DM糖脂代谢紊乱机制研究的前提条件。2.实验研究发现,降糖三黄片具有增加肝脏AMPK表达与提高其活性的双重作用,同时可以抑制PGC-1α在肝脏中的过表达,从而起到降低T2DM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延缓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AMPK/PGC-1α参与的抑制糖异生与增加脂肪酸氧化分解等生化调控过程。由于样本量、剂量分配等原因,总和各指标结果,我们认为本实验暂未发现降糖三黄片是否具有明确的量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