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70年代,福勒等语言学家提出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它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语言、权利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批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其产生的社会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批评性语篇分析已成为重要的语言学分支。批评性语篇分析以语言的社会性作为其出研究的发点,并大量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分析手段和理论基础。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本质与使用者的需求以及他所拥有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不只是一种社会实践,更是社会过程的一部分。韩礼德提出了语言有三大主要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费尔克劳夫的批评性语篇分析将语篇视为话语实践的产物,同时他还提出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三个层次,即语篇形式结构特征;语篇交际过程关系;交际过程及其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本文就以费尔克劳夫的三维理论为指导,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分析研究工具,对奥巴马在2008年美国总统在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和西弗吉尼亚所做的竞选演讲为例,分析探讨了政治家在政治演讲中是如何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通过对奥巴马演讲的对比性分析,研究发现演讲者尽管一再强调其所述内容的客观性和合法性,但其真正目的是宣扬政治家的权利及意识形态,对受众有极强的说服性和欺骗性。权利和意识形态通过及物性、情态、转换分类以及预设等方式暗含于语篇之中,不易为观众发现。同时,本文还对不同社会环境和受众群体下发表的演讲进行了科学性对比研究,作者发现针对持有不同态度的观众,政治家所采用的语言学策略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三维理论框架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手段,将揭示政治语篇中语言与权利和意识的关系,揭示政治演讲的欺骗性与虚伪性。同时,本文希望增强读者的批评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批评性语篇阅读意识,使他们能以批评性的眼光能更好的理解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