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自连续13年以同一灌溉方案进行番茄栽培的塑料大棚内分层采集0~80cm 土层土壤样本,测定沟灌、滴灌和渗灌3种灌溉处理的设施土壤腐殖质组分及结合态含量,通过比较其异同,探讨灌溉方式对设施土壤腐殖质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机理,以期为设施蔬菜栽培条件下执行合理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该长期定位试验于沈阳农业大学科研基地内进行,共设沟灌、滴灌和渗灌3种灌溉处理,各处理灌水控制上、下限相同,为6kPa和40kPa,计划湿润比不同,分别为1.0、0.5和0.5;沟灌和滴灌的灌水方法同当地,渗灌使用发汗式多孔塑胶管灌水、灌水管埋深30cm。土壤腐殖质组分及结合态分离测定使用了常规方法。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各灌溉处理土壤总有机碳、腐殖质含量在0~50cm 土层均随深度增加而直线减少,在50~80 cm 土层含量较低、变异较小,说明灌溉等水分管理措施对设施土壤腐殖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50cm 土层内。第二,同一土层不同灌溉处理间腐殖质各组分含量差异明显。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等含量在0~20 cm 土层均表现为滴灌>沟灌>渗灌,20~80cm 土层均表现为渗灌>滴灌>沟灌;滴灌处理与渗灌相比表层土壤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等含量高、随土层深度增加下降速度快,沟灌处理剖面分布特点与滴灌相似、但含量总体上低于滴灌和渗灌。第三,依胡富比和色调系数(△logK)判断,随土层加深各灌溉处理腐殖质分子结构越复杂,分子量越大;0~80cm 土层,与滴灌和渗灌处理相比,沟灌处理的腐殖质分子结构更复杂、分子量更大。第四,腐殖质各组分及结合态含量与总有机碳、全氮、全磷等主要肥力指标含量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设施土壤腐殖质含量及分子结构复杂度对土壤肥力具有重要影响。综合评价灌溉方式对设施土壤腐殖质的影响,滴灌效果优于沟灌和渗灌;设施蔬菜栽培时,长时间应用滴灌进行灌溉,耕层(0~20cm)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能够维持在一较高水平,且腐殖质各组分及松结态、紧结态含量高于沟灌和渗灌处理,这对于设施蔬菜栽培的养分供应和土壤质量提升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