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商业银行的地位和重要性,使商业银行风险成为了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古老是因为从金融业的产生开始,风险就一直伴随;而常新则是因为诱发风险的因素在随时发生着变化,风险的作用机制不断的推陈出新,因此对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也就成为持续不断的命题。过去的三十年中,国际金融业经历了许多重大的结构性变化,金融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新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运用为投资者规避风险提供了便利。这些变化既为整个金融行业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使得行业的整体风险大大增加,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层出不穷,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剧烈。世界各国银行业及其监管当局对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由十国集团成立的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制定了巴塞尔协议并不断更新,其蕴涵了全面风险管理思想,更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现行纲领。但是,在新资本协议全面实施的几年以后,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了。这次危机完全是从金融部门产生,其波及面却空前之大,她不仅席卷了美国,便以惊人的速度横扫全球每一个经济体,速度、危害和其持续性都令人咋舌。而更为奇怪的是,号称风险管理体系最为严密的美国在危机之前并没有丝毫察觉与防范!我们不禁要思考,次贷危机是怎么形成的;这次危机与已往的危机有什么不同;已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出了什么问题,是否忽视了某些重要的风险因素等等。而能否有效地对其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其生存和发展,在国内这样一个以银行体系为绝对核心的金融系统当中更是如此。所以回顾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分析近年来历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建立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有益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正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针对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薄弱的现状及参与国际竞争和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对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重新进行思考,拟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商业银行风险形成的原因;从内部控制和监管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监管机构对于银行风险的整体把控和预警能力的缺失,对我国银行业风险预警体系做进一步研究;从内部控制和监管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主要通过国际经验比较,本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结合国际经济大环境下的最新问题,在全面介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并理解《巴塞尔新协议》,以金融危机为背景,针对已发生的金融危机实例,如大和银行及巴林银行事件、日本近年来的经济衰退、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特别是目前正席卷全球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通过分析其发生、发展脉络,找到其中的促发因素和发展轨迹,对金融危机下各国银行风险成因进行国际比较,从传统因素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商业银行风险形成原因,并借鉴国际活跃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结合我国三十年金融改革特点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进行分析,有利丰富和开阔我们对中国经济改革条件下银行体系风险形成原因的认识,并针对我国监管机构对银行风险整体把控和预警能力缺失这一突出问题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监测预警我国的银行体系及单一银行的风险情况,在建立银行全面风险预警体系和单一银行风险预警体系的基础上,作者以我国1996年至2007年的宏观数据对银行全面风险预警体系进行实证,结果为:我国银行系统的风险评分越来越高,这反映出我国金融体系日渐巩固的现实状况,也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如数据显示的高速经济增长有可能对银行系统安全埋下隐患,由于对经济增长缺乏理性的过度乐观预期可能导致投资过度等;另外以光大银行的数据对单一银行风险预警体系进行实证,准确地判断出光大银行重新注资之前的风险积聚及注资之后的风险防控能力的增强。最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和监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建立一个更加民主、稳定、富有活力的银行体系,更加有力的支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