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链燃烧发电系统能量网络集成与全生命周期分析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石能源燃烧发电带来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亟需解决。化学链燃烧(CLC)是一种新兴的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将其应用于化石能源燃烧发电过程,构建一种新型近零碳排放发电模式,是实现化石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采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建立并验证了600MW的煤化学链燃烧发电系统全流程模型,包括化学链燃烧子系统、余热回收子系统、蒸汽轮机发电子系统和二氧化碳压缩捕集子系统。探究了煤化学链燃烧子系统关键参数:反应器温度、载氧体与煤的质量比以及烟气CO2循环比对单元和整体发电系统能量效率的影响规律,优选了化学链燃烧单元工艺条件和操作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碳捕集率为90%,二氧化碳循环比为0.65,空气反应器温度为1223 K,燃料反应器温度为1157 K,载氧体与煤的质量比为55时,化学链燃烧子系统燃烧效?率(71.70%)和发电系统净发电效率可达到最优值34.80%(HHV)。采用夹点-?分析方法对发电系统的换热网络进行了设计优化,对最优换热网络方案下的发电系统进行了全局?分析,明晰了各个发电子系统的?损及?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换热网络设计下,最小换热温差为10 K,对应换热网络第一子系统(烟气余热回收部分)和第二子系统(蒸汽轮机回热系统和二氧化碳捕集压缩系统)的?效率分别为82.15%和87.98%,换热网络总?损为246.32 MW。各发电子系统的?损由大到小依次是化学链燃烧子系统、蒸汽轮机子系统、余热回收子系统和二氧化碳捕集子系统,其值分别为594.6 MW、429.1 MW、268.7 MW和29.7 MW,对应的?效率分别是70.51%、74.76%、86.69%和95.46%。对发电系统以净现金值(NPV)、内部收益率(IRR)、单位发电成本(COE)等为指标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并与乙醇胺(MEA)为吸收剂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超超临界燃煤电厂(USC-CCS)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煤化学链燃烧发电系统比USC-CCS的净发电效率高出2.40%,单位发电量投资节省39.13%,单位发电成本降低13.95%,单位发电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9.68%,煤耗减少6.62%,二氧化碳捕集能耗减少32.05%。在考虑CO2捕集时,煤化学链燃烧发电系统相比传统的燃煤电厂在经济、能效和环保方面均具有优势。建立了煤化学链燃烧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其全生命周期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影响潜值、成本以及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与当前主要煤洁净发电技术(超超临界燃煤电厂(USC)、乙醇胺(MEA)为吸收剂二氧化碳为捕集技术的超超临界电厂(USC-CCS)、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带有二氧化碳捕集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CCS))进行比较得到:IGCC、USC-CCS、USC和IGCC-CCS加权后的环境影响潜值分别比CLC(0.99毫人当量)的高出29.49%、33.15%、33.49%和38.92%;CLC的能源回报率(3.22)比IGCC、USC-CCS和IGCC-CCS电厂高出12.73%、16.46%和26.40%;CLC的全生命周期成本(0.987 g/k Wh)比USC-CCS低14.84%,比IGCC-CCS低4.15%;CLC的可持续性(SIPP=1.46)比USC-CCS和IGCC-CCS分别高出40.83%和43.03%。与USC-CCS和IGCC-CCS相比,煤化学链燃烧发电系统在环境方面、资源和能源消耗以及生命周期成本、可持续性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水资源开发的深入,我国建设(在建)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级难度的大坝,这些大坝工程规模巨大、技术难题多,给大坝的安全施工与运行带来诸多挑战。为了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能够将人体的代谢活动过程进行分子显像,通过检测注射入人体的放射性示踪剂由于物理湮灭反应产生的γ光子,从分子水平显示机体及病灶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血流、细胞增殖和受体分布情况,为癌症,心脏病以及神经疾病等临床应用方面提供更多的生理和病理方面的诊断信息。由投影数据进行图像重建一直是PET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讨论
近年来随着西电东送国家电网建设规划的提出,电缆张力架设工程项目日益增多,而编织钢丝绳作为引导和牵引架设电缆的重要工器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编织钢丝绳在工程施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类非线性发展模型,分别是耦合Hirota-SIT模型和高阶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模型.采用达布变换方法并借助符号计算软件Mathe-matica,从孤子解、呼吸子解、高阶怪波解以及呼吸子-孤子转换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首先简要概括了孤子、呼吸子和怪波三种常见的非线性局域波的基本知识,阐述孤立子理论中达布变换方法的中心思想及最原始的达布变换,同时引入实例展示了运用达布变换方法求精确解的过
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满足文化教学需要而产生的对外汉语文化教材亦是必不可少。现行的内容全面的文化教材对学科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高文化教材的针对性是当前发展的一个可行方向。本文以江苏省这一特定地域为对象,研究如何编写针对地方文化的对外汉语文化教材,以期能够为文化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扩大江苏省的文化影响力,提高当地发展的文化软实力。通过对这一教材的编写研究,在提升自身教材编写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众所周知,传感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应用于很多领域,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临床医学等。其中,电化学传感器作为传感器中的一种,由于适用于各个领域的检测,成为了许多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设计优良性能的电化学传感器,将其应用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论文从研究电化学传感器传感机理出发,针对现阶段热点的检测需求,致力于材料合
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癌症的检测与治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癌症早期的检测和治疗对于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极为重要。基于折射率检测的方法对癌细胞/正常细胞的区分具有快速、免标记、实时等优点。相比于经典的折射率传感结构,基于共振光隧穿效应的传感结构具有更高的分辨力,能够在低细胞浓度下实现癌细胞/正常细胞的区分。首先,通过传输矩阵法推导了多层介质结构的反射谱公式,并分别对共振光隧穿(ROTE)谐振腔和法珀
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系统(Hydro-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简称HMCVT)不仅可以实现传动比连续无级的变化,使车辆一直运行在最佳工作模式,而且油液可缓冲
能源储存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电子设备和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的可充电二次电池的需求。目前,二次电池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缺少高性能的电极材料,以及对电池内部充放电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传统的实验研究方法相比,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在原子和电子尺度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电池反应机理和设计新型高性能电池材料。目前商业化的锂电池容量仍然较低,为了改善这一问题,科研人
自然界中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只采用确定性的建模方式来分析问题得到不准确的结果,因此考虑到结构材料参数及荷载等不确定性因素的随机有限元法被提出和使用,其中谱随机有限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