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马先蒿属(Pedicularis L.)植物有600种以上,是双子叶植物中的一个大属之一,草本,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尤其以北极和近北极地区最多,温带的高山地带也有不少。我国已知的有300多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西南部居多。据文献报道,该属植物中主要含有苯丙素、环烯醚萜、黄酮等类化合物,其中部分苯丙素及黄酮类化合物还显示抗肿瘤活性。番荔枝科(Annonaceae)金钩花属(Pseuduvaria)植物约有17种,灌木或乔木,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我国有金钩花一种,产云南。文献研究表明,该属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类化合物。大戟科(Euphorbiaceaec)巴豆属(Croton)植物约750种,灌木或乔木,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19种,多产于西南部至东南部。据文献报道,该属植物中以二萜类化合物居多。为了寻求结构新颖的化合物,本文对水泽马先蒿(Pedicularis uliginosa Bunge)、金钩花(Pseuduvaria indochinensis Merr.)及石山巴豆(Croton euryphyllus W. W. Smith)这三种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CC)、反相硅胶柱层析(RP-18)、制备薄层层析(PTLC)、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MCI胶柱层析、重等手段分别对这三种植物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利用IR、HR-ESI-MS、1D NMR (1H NMR、13C NMR、 DEPT、NOE)、2D NMR (1H-1H COSY、HSQC、HMBC)等波谱技术,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最终,从水泽马先蒿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主要为单萜环烯醚类化合物,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从金钩花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主要为三萜与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从石山巴豆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主要为三萜类化合物,都为已知化合物。论文最后还对近年来马先蒿植物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