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ixia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和价值。   方法:2006年7月-2010年6月期间我院共对12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78例予以行LCBDE+LC治疔,并同期采用49例行EST+LC治疗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按微创方法将其分为2组:①LCBDE+LC组,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共78例;②EST+LC组,即行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共49例,比较二组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残余结石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并随访二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LCBDE+LC组:手术成功率94.87%(74/78)。1例因胆囊管变异,2例因上腹部手术史致腹腔内粘连致密,1例因胆囊及胆管周围重度炎症,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1%(4/74),其中术后胆汁漏2例,结石残留2例。EST+LC组:手术成功率95.92%(47/49)。2例取石失败改行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77%(6/47):十二指肠壶腹部出血1例,EST术后急性胰腺炎4例,术后结石残留1例。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CBDE+LC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较轻。2组中转开腹率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BDE+LC组内留置T管和行一期缝合的两组间比较显示取石术后对胆总管的处理方法与胆总管内径的大小、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有关,与胆总管内结石数目无关。出院后随访6月~4年5个月,平均(2.8±0.8)年。比较2组的结石复发率、胆管积气的发生率、反流性胆管炎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LCBDE+LC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术式。LCBDE+LC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不增加住院费用的优点,尤其是在远期并发症方面明显具有优势,因此对于合适的病例及乳头功能良好的病人,应首先考虑行LCBDE术。对于适宜的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更能体现微创的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食物蛋白性肠病(Food protein-induced enteropathy,FPE)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收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主要指围生期窒息,引起的脑组织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