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食物蛋白性肠病(Food protein-induced enteropathy,FPE)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4例FP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资料FPE患儿中男10例,女4例;起病中位年龄为1.5月。相关过敏原分别为牛奶6例(42.9%),花生3例(21.4%),鸡蛋或牛奶3例(21.4%),豆制品1例(7.1%),虾1例(7.1%)。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14例(100%),营养不良10例(71.4%),贫血6例(42.9%),低蛋白血症4例(28.6%),呕吐4例(28.3%),便血3例(21.4%),腹胀3例(21.4%)。内镜及粘膜组织学提示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绒毛扁平、萎缩。14例患儿均予以饮食回避、粘膜保护剂、益生菌、锌、谷氨酰胺、叶酸等治疗后症状缓解。随访的12例患儿8例在4岁3月前脱敏,2例在脱敏过程中,2例未脱敏。结论:FPE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于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的婴幼儿需警惕此病。FPE过敏原最常见的是牛奶,也可见于蛋类、坚果、豆类和虾。FPE的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食物回避及激发试验。详细的病史结合小肠粘膜组织学检查有较大的诊断价值。治疗的首要措施是饮食回避,大多数患儿在3岁左右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