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双酚类环境污染物与人群结肠癌、肝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1)对2020年08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结肠癌、肝癌患者各50例开展群体调查,同时选取对照组,采集清晨初次清洁中段尿液。(2)通过对患者尿液进行超声萃取等方法提纯、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完成对双酚类物质的定量检测。(3)使用SPSS 22.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酚类环境污染物与人群结肠癌、肝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1)对2020年08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结肠癌、肝癌患者各50例开展群体调查,同时选取对照组,采集清晨初次清洁中段尿液。(2)通过对患者尿液进行超声萃取等方法提纯、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完成对双酚类物质的定量检测。(3)使用SPSS 22.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分浓度水平,而后运用Kendall检验进一步分析肝癌、结肠癌发生与体内双酚浓度水平的相关性。同时对各组人群的基线特征进行比较消除偏倚。结果:(1)研究共检出3种双酚类物质,分别是双酚A、双酚B、双酚AF。双酚A在结肠癌、肝癌组、对照组尿样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6%、56%、66.7%,双酚B、双酚AF在三组研究群体尿样中检出率偏低,检出范围在10%-22%。(2)结肠癌组尿样中双酚A、双酚B、双酚AF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25-661.81μg/L、3.10-36.78μg/L、11.70-235.27μg/L;肝癌组人群尿样中双酚A、双酚B、双酚AF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03-116.31μg/L、2.34-5.65μg/L、10.17-115.78μg/L;对照组人群尿样中双酚A、双酚B、双酚AF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72-44.67μg/L、2.99-9.55μg/L、4.79-7.71μg/L。(3)结肠癌患者尿样中双酚A(P=0.012)和双酚AF(P=0.004)的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种物质的浓度水平,结肠癌的发生与体内双酚A、双酚AF浓度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75、0.739,显著性P值分别为0.012、0.006;双酚B的浓度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4)肝癌患者尿样中双酚AF(P=0.004)的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肝癌的发生与体内BPAF浓度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5,其显著性P值为0.009;双酚A的浓度水平也高于对照组,但其P值为0.132;双酚B(P=0.026)的浓度水平略低于对照组。(5)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癌症家族遗传史等方面,结肠癌及肝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肝炎病毒感染与双酚浓度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结肠癌、肝癌及对照组尿样中均可检出双酚类环境污染物。(2)结肠癌组尿样中双酚A、双酚AF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肠癌的发生与体内双酚A及双酚AF的水平呈正相关。(3)肝癌组尿样中双酚AF的浓度高于对照组,肝癌的发生与体内双酚AF的水平呈正相关。(4)双酚类物质暴露可能使人群罹患结肠癌、肝癌的风险增加,应该高度重视双酚类物质的暴露问题并研发措施以减少其对人体的潜在伤害。
其他文献
目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肝脏恶性肿瘤的90%。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家族(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s),一类常见的锌依赖的跨膜糖蛋白,ADAM9是其中一员,其在人肝癌中表达上调,能够促进肝癌发生发展,但其促进肝癌细胞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并不完善。本研究应用TMT标记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发现
研究背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十年来治疗方法不断改进,但是5年生存率仍保持在50%左右,晚期OSCC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更是亟需提高。化疗作为其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铂类、氟尿嘧啶、紫杉醇和甲氨喋呤等,但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黏膜炎、干燥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及耐药性常常阻碍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
目的: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炎症水平失调,机体血脂水平及脂质代谢可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拟通过对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清脂质组学、胆汁酸代谢、炎症水平分析研究,探索肺结核患者血清脂质代谢与炎症水平的特点和相关性,为探索疾病关联风险因子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山东省某医院,经诊断确
目的: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Age Related Hearing Impairment,ARHI)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品质的疾病,为揭示ARHI发病机理及预防ARHI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分别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3,Group C,Member1,NR3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反映基因整体水平的NR3C1基因评分对ARHI的影响作用;研究N
目的: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的第一大慢性肝病,防治NAFLD已成为日趋突显的公共健康问题。横断面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NAFLD患者存在循环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浓度低于健康人群的情况,而分别补充富含n-3 PUFA的深海鱼油和维生素D对NAFLD具有不同的改善效果。本项目旨在利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目的:机体受到电离辐射损伤时,会出现一系列急性和慢性应激过程,机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严重时会对生命造成威胁。新穿心莲内酯是穿心莲的一种化合物,也是一种中药成分,有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对辐射引起的细胞损伤具有一定防护作用。T淋巴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能够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在机体发挥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它却是极易受到辐射损伤的一类细胞,因此研究
研究背景外伤、术后等引起的颅骨缺损修复一直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临床难题。目前常用的颅骨缺损修补的材料有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有机玻璃、骨水泥、钛网及钛合金等,自体骨移植仍被认为是颅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是这些材料因取材有限、供体继发损伤、免疫排斥、易发感染、制备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可塑性差等缺陷均不理想。组织工程为颅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其中细胞载体一直是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小鼠胚胎成骨细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小鼠模型,研究褐藻提取物岩藻多糖对鼠胃幽门螺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将22只8周龄C57BL/6品系小鼠,随机分为A对照组(灭菌双蒸水):灌服等量灭菌的双蒸水,B单纯幽门螺杆菌感染组:灌服等量HP菌液,C单纯干预组(岩藻多糖):灌服等量岩藻多糖水溶液,D预防干预组:灌服岩藻多糖进行预干预再感染幽门螺杆菌,E治疗干预组: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再岩藻多糖干预,
荧光探针是可视化检测生物体内活性分子的手段之一,因其具有高灵敏性、高选择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蛋白、核酸、酶、生物活性小分子的体内外检测。本论文基于硝酰基与水解酶在体内重要的生理作用,开展了硝酰基、脂肪酶、甘油二酯脂肪酶荧光探针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一种用于活细胞中硝酰基成像的快速响应型近红外荧光探针硝酰基(Nitroxyl,HNO)是一氧化氮的单电子还原产物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肺结核(PTB)患者的蛋白营养状况、治疗前及治疗一个月的痰检结果、临床症状进行调查,分析低蛋白营养状况对PTB患者初期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改善PTB患者的低蛋白质营养状况及辅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于2012-2020年在山东省两市结核病定点防治医疗机构,对840名确诊的强化治疗前的PTB患者开展蛋白质营养状况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身高、体重,机体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