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增多,老年人口的增多势必会增加老年人失能失智的概率,因此老年人对老年照料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我国一直以家庭老年照料为失能失智老人的主要照料方式,且女性在家庭老年照料中承担主要责任。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人口政策的变动推动了家庭结构的演进:主干家庭或联合家庭向核心家庭演进,多代的大家庭开始转化为两代的小家庭,独居老人增多。而且家庭分工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被打破,如何使女性在家庭老年照料和就业市场之间找到平衡,是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依托需求层次理论、家庭经济学理论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本文对家庭老年照料和女性劳动就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家庭老年照料与女性劳动就业关系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调查数据,初步设定了本文研究所需模型,并对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了描述性分析。首先把家庭老年照料假设为一个外生变量,在控制时间这一虚拟变量的基础上运用二元选择Probit模型研究家庭老年照料活动对女性就业类型的影响,用线性回归模型(OLS)研究家庭老年照料对不同就业市场上女性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从事家庭老年照料活动会增加女性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然后再假设老年照料是内生变量,并运用IV Probit模型对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是否从事非正规就业选择进行估计,家庭老年照料活动对女性工资收入的影响则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估计,并对家庭老年照料这一变量进行了内生性检验;结果发现,当女性每周从事家庭老年照料的时间超过10小时的情况下,进入和退出劳动力市场比较灵活的非正规就业更受家庭老年照料者的青睐;除此之外,照料强度增大,由中变高,所求回归系数也随之增大,这一结果表明:每周家庭老年照料在10小时以上,随着照料强度的提升,女性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并且,研究结果显示:家庭老年照料活动对就业女性工资收入的影响正规就业大于非正规就业。最后分别从是否与父母(或公婆)同住、是否照料6岁以下儿童和受教育程度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家庭老年照料活动对女性就业类型和工资收入的异质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对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第六章以前文为基础,提出了打破传统观念束缚,合理分配照料责任;完善家庭支持系统,减轻家庭照料者负担;健全老年基础设施,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提高女性人力资本素质,力求寻找到女性家庭与工作的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