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溃疡病病原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b_lzh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记载杨树溃疡病病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Mong. ex. Fr.) Ces. et de Not);Cytospora chrysosperma (Pers.) Fr.;Dothichiza populea Sacc. et Briard.)Phomopsis populina Voglino ; Sphaeropsis malorum Peck ; Fusicoccum leucostomum Sacc. ; Botryodiplodia populea等17种,其中引起杨树溃疡病的主要病原菌是Dothiorella gregaria(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Cytospora chrysosperma。因其病原种类多,危害范围广,症状复杂。为深入了解我国的杨树溃疡病的病原种类、生态地理分布、病原菌的致病性差异及金黄壳囊孢菌的培养性状及营养体亲和性,对从我国18个省所采集的不同杨树溃疡病害枝干标本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生长素率的测定、致病性测定及对金黄壳囊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培养和营养体亲和性测定,得出以下结果:1.菌株分离鉴定结果从18个省的36个杨树品种枝干标本上分离纯化的180个菌株,鉴定出126个菌株。鉴定出的病原菌为:Dothiorella(Botryosphaeria )、Cytospora、Coniothyrium、Phomopsis、Fusarium。说明我国杨树溃疡病病菌具多样性。根据各种病原菌采集的地理区域的菌株数得出D. gregaria菌主要分布在温度相对较高的较湿润的地区,而C. chrysosperma菌主要分布在温度偏低且干旱地方。2.菌株生长速率和病菌的致病性从病菌的生长速率归类值看,一些C. chrysosperma菌株的生长速度与D. gregaria的相当,之后是Phomopsis、Coniothyrium sp.的生长速率最慢。由D. gregaria、C. chrysosperma菌的生长素率归类值,说明病菌存在分化现象。从三种病菌的致病性的平均值看,致病性大小为:D. gregaria﹥C. chrysosperma﹥Coniothyrium sp.,但从各个菌株看,有些B. dothidea菌株的致病性和C. chrysosperma的一些菌株的致病性一样或相差很小;C. chrysosperma菌的致病性强的和中等的都来自于东北、西北气温较低且干旱的地区;我国引起杨树溃疡病主要病原菌:D. gregaria和C. chrysosperma确实存在着致病性分化,但这种分化、变异也存在着地区间的交叉、相似性。这说明地理阻隔、气候因素并不是造成两种菌致病型分化的主要原因。3.金黄壳囊孢菌的培养性状及营养体亲和性对30株金黄壳囊孢菌(C. chrysosperma)在4种培养基上进行了培养性状的研究和
其他文献
日本落叶松属喜温树种,生长迅速,耐水湿,抗性强,用途广,是一种优良的亚高山用材树种。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是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基地,但长期以来种子园种子产量
遥感图像的计算机识别分类是遥感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在于通过计算机对遥感图像像元进行数值处理和分类,达到自动识别地物的目的。无论是专业信息提取、动态变化监测
本文以大兴安岭北坡1987年“5.6”大火后的重度火烧迹地,经过植被恢复后的樟子松林、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和山杨林为研究对象,并以2009年的重度火烧迹地作为对照样地(以下简
本研究在从不同植物材料中分离内生细菌的基础上,筛选出对桉树青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同时检测了12株WCS417r的转phl基因菌株对青枯菌的拮抗活性。利用有拮抗活性的内生
木研究以2007年至2008年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不同密度、不同立地条件下19块样地95棵解析木的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树木解析,钊对落叶松人工林的节子剖析数据和圆
为系统阐述植被恢复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本文首先以典型黑土区天然次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最大吸附量(Qm)、最大吸附缓冲容量(MBC)、解吸量及解吸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