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是通过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型的患者,采用轻浅针刺结合汤药治疗和普通针刺结合汤药治疗的疗效对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型的患者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病房病人60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型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按照患者就诊的时间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轻浅针刺结合汤药组)、对照组(普通针刺结合汤药组)。两组均采取针刺患侧风池穴、翳风穴、攒竹穴、阳白穴、颧髎穴、牵正穴、太阳穴、下关穴、地仓穴、水沟穴、承浆穴、健侧合谷穴、双侧太冲穴,配合口服汤药,试验组采用轻浅针刺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两组的治疗周期相同,1周为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频数相同,为一天一次。治疗前对两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进行组间对比,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B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分别对所有患者H-B评分进行记录,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H-B评分、总有效率,分析两组间及两组组内临床疗效的差异。
结果:
1.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对比,两组在完成治疗后通过疗效评估,数据证明两组均能对风寒袭络型的周围性面瘫有治疗效果,P值小于0.05。
2.在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对比中,通过总有效率和H-B评分的统计学分析可以看出试验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结论:
1.普通针刺结合汤药,轻浅针刺结合汤药对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型患者的治疗均有临床效果。
2.轻浅针刺结合汤药对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型的患者临床疗效好于普通针刺结合汤药。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病房病人60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型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按照患者就诊的时间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轻浅针刺结合汤药组)、对照组(普通针刺结合汤药组)。两组均采取针刺患侧风池穴、翳风穴、攒竹穴、阳白穴、颧髎穴、牵正穴、太阳穴、下关穴、地仓穴、水沟穴、承浆穴、健侧合谷穴、双侧太冲穴,配合口服汤药,试验组采用轻浅针刺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两组的治疗周期相同,1周为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频数相同,为一天一次。治疗前对两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进行组间对比,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B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分别对所有患者H-B评分进行记录,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H-B评分、总有效率,分析两组间及两组组内临床疗效的差异。
结果:
1.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对比,两组在完成治疗后通过疗效评估,数据证明两组均能对风寒袭络型的周围性面瘫有治疗效果,P值小于0.05。
2.在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对比中,通过总有效率和H-B评分的统计学分析可以看出试验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结论:
1.普通针刺结合汤药,轻浅针刺结合汤药对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型患者的治疗均有临床效果。
2.轻浅针刺结合汤药对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型的患者临床疗效好于普通针刺结合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