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大厦的基石,教师是义务教育的第一资源,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义务教育教师作为人才的一部分,也融入了人才流动的大潮。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如何留住优秀人才,如何推进教师合理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流动成为必然。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由市场来配置资源,这必须要求教师流动。另外,教师流动还是优化师资结构的主要手段,是增强学校组织活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流动就可以随心所欲,更不能说教师流动得越快越好,当然也不意味着教师长期流而不动“死水一潭”就好。而是教师流动与教师队伍相对稳定要有机结合起来,即教师流动只有保持适度的流速和流量,才是合理的流动,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笔者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通过对娄底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情况的调查发现:娄底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现状不容乐观,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年龄知识结构老化的教师流而不动,并且为数不多的流入者在短时间内不足以填补留下来的空缺,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存在萎缩的趋势。而造成这种不合理流动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师物质待遇偏低,第二个原因是学校发展能力不强,第三、四个原因分别为教师工作压力偏重、教师管理体制不健全。根据教师流动原因和农村教师流动基本规律,设计了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新体系模型,结合当前实际情况,遵循“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基础,以改善教师物质待遇为主线,以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为途径,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包括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教师支教制度、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教师提前离岗制度、教师流失补偿制度等,并且构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的支撑体系,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基础,着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以合理提高教师物质待遇为主线,着力激活农村教师队伍;以落实教师聘任制为前提,着力营造农村教师合理流动的良好条件;以培养培训农村教师为保障,着力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以实施差异和民主管理为途径,着力改善农村教师主体地位;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手段,着力增强教师服务新农村意识,促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逐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