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生物量既表明森林的经营水平和开发利用的价值,同时又反映森林与其环境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上的复杂关系。因此,研究森林生物量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森林资源的不断消耗,尤其是木材产量的急剧下降,迫使人们不得不关心除木材以外的林木其它部分的利用,这就促进了森林生物量的研究,此外能源危机以及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也促进了人们对森林生物量的研究。众所周知,森林生物量测定非常困难,而且耗时费力,因此确定一种行之有效而又准确的调查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生物量模型估计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它是利用林木易测因子来推算难于测定的林木生物量,从而减少测定生物量的外业工作。对于以往森林生物量研究中的生物量估测模型的研究而言,综观国内外研究概况,尽管有许多的研究者做了相关的研究,也建立了许多的生物量估测模型;但是这些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以往所建立的生物量模型大多为立木生物量模型,而林分生物量模型则较少研究;(2)以往所建立的生物量模型多为静态估测模型,而动态预估模型则很少研究;(3)以往的生物量模型研究中对所建模型的评价重视不够。鉴于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福建省闽北地区有关杉木人工林生物量数据,研究探讨福建省闽北地区杉木人工林生物量模型,利用本文建立起来的生物量模型就可以对闽北地区的杉木人工林的进行生物量估计,可以为闽北地区的森林资源监测以及其他相关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文首先阐述了森林生物量研究的历史原因以及生物量模型研究的现实意义,其次是介绍了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研究的概况以及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闽北杉木人工林生物量模型的研建。研究的内容包括:(1)样木生物量调查测定方法,林分生物量的测定方法;(2)单木生物量估测模型和林分生物量估测模型的建立,包括自变量的确定,模型的评价指标,模型的结构设计,参数估计以及立木生物量表的编制;(3)林分生物量动态收获预估模型的研建。其中本文的创新以及重点研究内容是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动态预估模型。最后,本文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模型研究进行结论分析,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通过研究探讨,本文在相对生长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闽北杉木人工林单木生物量估测模型以及林分生物量估测模型并编制了杉木人工林立木生物量表。此外,还分别以Schumacher收获模型以及理论生长方程为基础建立了闽北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收获预估模型,通过建立林分密度指数的动态预估模型和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结合建立的生物量收获预估模型来对林分生物量进行动态预估,即建立了一个林分生物量生长收获动态预估模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