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分级及规范化治疗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j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遵循中西医结合理念,分别从理论及临床两方面对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分级、规范化治疗、中药干预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性别、年龄、吸烟等危险因素对年平均住院次数的影响;同时观察无禁忌症下规范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中药对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理论研究:对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理法方药及各种危险因素、标准化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最新研究进展。临床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预后分析的方法,共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详细记录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危险因子、心衰发生时间、治疗方案(包括常规治疗:强心、利尿等),是否规范化治疗(使用p受体阻滞剂、ACEI),是否使用中药等,进行电话或书信随访,明确患者再入院次数、死亡时间,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功能分级与心衰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程度相关性,随着心功能分级的递增患者辨证分型呈心气虚→血瘀→水停变化。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伴有高血压的心衰患者较不伴有高血压患者、伴有糖尿病的心衰患者较不伴有糖尿病患者年平均住院次数均增加。治疗中,服用β受体阻滞剂、ACEI均能减少年平均住院次数,延长生存时间;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服用中药能减少年平均住院次数,然因病例数较少,结果显示服用中药不能延长生存时间,但从生存曲线来看,加服中药的患者生存曲线高于不服中药的患者,死亡风险低于不服中药的患者。结论:心功能分级与心衰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程度相关性,随着心功能分级的递增患者辨证分型呈心气虚→血瘀→水停变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可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参考。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伴有高血压的心衰患者较不伴有高血压患者、伴有糖尿病的心衰患者较不伴有糖尿病患者年平均住院次数均增加。参照2009年美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本课题再次论证了在无禁忌症下规范化应用p受体阻滞剂、ACEI能减少患者年平均住院次数,延长生存时间;同时观察到治疗过程中服用中药治疗慢性心衰亦能减少年平均住院次数,为中医药治疗心衰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整体治疗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文章用单位人和概念模型研究1957~2005年中国人口数量增长与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环境影响的相对状况。结果表明,2005年1个人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6~7个人的影响;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量大幅度增长,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尤其是推行拖挂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后,重型车辆日益增多,现有相当一部分公路桥梁已满足不了使用要求,这
<正>新技术和应用上的发展,带动了门禁的大范围使用,并将集成化的趋势推向企业及机构。在过去几年里,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促使众多机构聚焦在部署以及升级
糖尿病(DM, 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包括两种类型1型即胰岛素
<正>电子门禁技术的发展潜力无限。随着人们对于安保的要求日渐提高,比如门禁权限控制和实时监控,市场需要超越机械产品限制的全新解决方案。目前,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应用于
太湖流域凭借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历来就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再加上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太湖流域的经济社会更是得到了迅猛发
目的研究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大黄素含量为指标,正交实验法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及用量对大黄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及用量对大黄素提取率的
目的:研究补肾调周法对拟行辅助生殖技术周期患者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研究补肾调周法对于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单精子卵泡浆注射(ICSI)与冻胚移植(FET)患者
慢性牙周炎和糖尿病是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疾病,前者是口腔细菌引起的局部感染性疾病,而后者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和系统的代谢性疾病。但牙周炎和糖尿病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两者
突破传统画种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在绘画中根据需要综合使用物质材料已成为绘画形式语言变革的重要部分。富有生命力的材料在绘画中的运用,增强了画面形式构成的张力,它既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