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藏羌文化走廊建设,创建四川藏区全域旅游试验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贫困农牧户脱贫致富。促进农牧户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并提升其参与层次,是优化乡村旅游供给结构,推动乡村旅游业向高水平发展,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研究以地处藏羌文化走廊上的理县为研究区域,对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决策行为进行研究,为促进农牧户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及经营层次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本研究利用有限理性、社会实践和旅游增权理论构建了理论研究框架,对理县乡村旅游经营现状进行研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参与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测算了参与意愿在农牧户资本和参与决策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后,分析了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方式选择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
主要结论有:(1)理县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的参与意愿较强,但受资金、自身文化水平、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知识等因素制约,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方式选择决策主要集中在摆地摊(土特产、旅游纪念品)、住宿类经营方面。总体上,呈现出参与度不高,参与方式单一,参与层次低水平化的特征。(2)个体特征差异分析显示,理县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参与决策行为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农牧户住宿类、餐饮类经营方式选择决策行为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参与决策行为主要受到年龄、非农收入、草场面积、青稞种植面积、是否为干部户等因素的影响。(3)农牧户参与意愿的正向中介效应显著。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个体/家庭特征都会通过参与意愿对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参与决策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重视参与意愿的正向中介作用,能够显著的提升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参与度。(4)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方式选择决策行为主要受到性别、文化程度、离最近公路距离、非农收入、住房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换言之,户主文化程度越高、住房面积越大、参与旅游经营人数越多的农牧户家庭选择住宿或餐饮类乡村旅游经营方式的概率越大。
对策建议:加强乡村旅游和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农牧民自身素质;加强对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农牧户的资金支持;加强宣传和引导,以参与意愿提升参与度。
本研究利用有限理性、社会实践和旅游增权理论构建了理论研究框架,对理县乡村旅游经营现状进行研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参与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测算了参与意愿在农牧户资本和参与决策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后,分析了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方式选择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
主要结论有:(1)理县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的参与意愿较强,但受资金、自身文化水平、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知识等因素制约,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方式选择决策主要集中在摆地摊(土特产、旅游纪念品)、住宿类经营方面。总体上,呈现出参与度不高,参与方式单一,参与层次低水平化的特征。(2)个体特征差异分析显示,理县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参与决策行为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农牧户住宿类、餐饮类经营方式选择决策行为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参与决策行为主要受到年龄、非农收入、草场面积、青稞种植面积、是否为干部户等因素的影响。(3)农牧户参与意愿的正向中介效应显著。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个体/家庭特征都会通过参与意愿对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参与决策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重视参与意愿的正向中介作用,能够显著的提升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参与度。(4)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方式选择决策行为主要受到性别、文化程度、离最近公路距离、非农收入、住房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换言之,户主文化程度越高、住房面积越大、参与旅游经营人数越多的农牧户家庭选择住宿或餐饮类乡村旅游经营方式的概率越大。
对策建议:加强乡村旅游和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农牧民自身素质;加强对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农牧户的资金支持;加强宣传和引导,以参与意愿提升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