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土家族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ccq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粉蕨属野雉尾金粉蕨为湖北省鄂西地区土家族常用民间药物,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血的功效,用于黄疸,咳血,便血,尿血,疔疮及无名肿毒。大旋鸡尾为中国蕨科金粉蕨属(Onychium)野雉尾金粉蕨Onychium japonicum (Thunb.) Kze的全草,又名野鸡尾。多分布于日本、韩国以及其它一些亚洲国家。在中国主要分布秦岭以南,广东以北,及山西、台湾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急性胃肠炎,痢疾,黄疸,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疔疮及外伤肿痛。其化学成分研究很少,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未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报道。白马骨为白马骨属(Serissa)白马骨Serissa serissoides (DC.) Druce的全草,别名六月雪、路边荆、路边金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具有祛风、利湿、清热、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偏正头痛,牙痛,喉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疽等。白马骨属植物的药理学研究主要包括抗乙肝病毒和护肝,抑制细菌生长,抗肿瘤,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致突变性和急性毒性。本文在对湖北省土家族民间药物调查的基础上,选用湖北省鄂西地区土家族常用的,临床应用疗效确切的野雉尾金粉蕨和白马骨为研究对象,以阐明其药效作用物质基础为研究目标,开展了土家族民间药物野雉尾金粉蕨和白马骨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本文以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手段,对野雉尾金粉蕨和白马骨进行了提取分离,实验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包括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正相柱色谱、LH-20、 Toyopear HW-40、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野雉尾金粉蕨和白马骨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部位进行分离,以多种有机波谱手段,包括IR、UV、MS、1H-NMR、13C-NMR、1H-1HCOSY、HSQC、HMBC、NOESY和旋光光谱等波谱技术结合化学反应,从野雉尾金粉蕨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28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结构,另外12个正在鉴定中。其中6个为文献未见报道新化合物。从白马骨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0个已知化合物。对分离野雉尾金粉蕨得到的八个新化合物进行了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活性测定。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6,7,8,4,10和12有逆转MCF-7/ADR和BEL-7402/5-FU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作用,其中化合物6,7,8的逆转作用较强。
其他文献
结合历代文献记载的炮制方法探讨了中药炮制中'煨法'的历史演变概况.认为,中药炮制中'煨法'是远古的食物加工方法,后来演变为炮制方法及药物的使用方法.在炮
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在大众眼里只是色情小说,数百年来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在芮效卫(David Roy)看来,《金瓶梅》不仅是中国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世界叙事文学
年增可采储量是评价油气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参数。由于油气田特性在开发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给可采储量预测带来了一定难度。文中提出采用轮廓线拟合和切线相结合的方法(即平滑
秀湖公园位于重庆市璧山老城区与绿岛新区的结合部,占地100 hm^2,其中水面33.3 hm^2。整体设计布局和植物配置规范合理,管理维护较为科学及时,引进栽培的植物生长良好,群落中
为满足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必须提升人力资源档案开发利用力度。提高各项档案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现实作用条件下,推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顺利开展。本文对人力资源档案内容
在2020年"新冠状病毒"的防疫战斗中,前期由于预警及研判机制的不完备,疫情控制工作出现较大的问题,任由大量人员流动,致使后期人员流动基础数据收集困难,基本上是靠个人主动填报个人信息为主,出现了多重填报、重复填报等问题,数据质量差,可靠性低,瞒报、不报的情况非常多,严重影响了防治工作。本文主要是简单分析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对防疫工作中的人流管控方式及信息填报收集模式简单分析,提出一种联动机制,快速的筛
<正>2017年9月7日,《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引发业内热议,此次《草案》对低速电动车的尺寸、车速、整备质量、安全要求、电池类型等诸多方面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