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的背面——托妮·莫里森笔下的黑人男性形象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uang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她的作品均以描写黑人生活为主要内容。莫里森成长于美国历史上文学的黄金时代,其作品的出现打破了当时男性作家与男性人物垄断黑人文学的局面,从1970年莫里森发表《最蓝的眼睛》开始,便出现了一大批诸如艾丽丝·沃克,盖尔·琼斯等优秀的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作品中尤其关注黑人女性群体的生存境遇和自我身份的构建,但是她并不会因此而刻意贬低黑人男性群体,相反地,莫里森理解黑人男性的不幸遭遇,并对黑人男性表现出极大的怜悯。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初期,奴隶制的取缔虽然让黑人获得了自由人的身份,但是种族歧视与文化压迫并没有随之消散。本文主要以托妮·莫里森前5部作品为材料,阐释了莫里森作品中黑人男性形象变迁过程,并以历史,文化,女性主义三个角度分析了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从《最蓝的眼睛》中乔利在家庭中的缺位,到《所罗门之歌》中麦肯·戴德的黑人身份认同危机,再到《宠儿》中男性的回归,莫里森表达了希望黑人男性群体能够摒弃对黑人女性的性别压迫,达到两性和谐,同时继承先祖的文化,接受先进的外来文化以实现文化的融合。
其他文献
汉语词序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在语言结构中发挥着区别意义和功能的作用,从古到今,汉语词序有继承有发展有变化.但是对于汉语词序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什
杂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杂文运动又与鲁迅先生的精心经营密不可分.鲁迅在他最钟爱也是最契合他的杂文创作中刻录了"中国的大众的灵魂".它不仅是涵盖
在现代戏剧史上,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易卜生,无疑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就其戏剧题材的广度、思想的尖锐性、现实性,还是就其艺术技巧上所达到的高度和独创精神而言,
传统语言文字学着述丰富,文字、音韵、训诂三门素为历代学人所重;唯音义一门的研究,一直颇为冷清。从各公私书目看,音义书基本没有独立的类属,多分门别类地附列于经典文献之后。 
自从《烦恼人生》发表以来,人们一直在“新写实小说”的范畴对池莉创作加以批评和研究.由于“新写实小说”概念的出台本身就是批评家和杂志社“操作”形成的产物,所以这一指
钟祥(旧口镇)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具体来说,又属于西南次方言的成渝片和鄂北片方言,论文展示了钟祥方言语音全貌,并从几个重要的词汇点详细描述了词汇特点。  论文选取了笔者家乡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