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难中行进——从'孤岛'、延安和新时期的三次纷争看鲁迅杂文的历史命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杂文运动又与鲁迅先生的精心经营密不可分.鲁迅在他最钟爱也是最契合他的杂文创作中刻录了"中国的大众的灵魂".它不仅是涵盖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哲学、文化等领域的大百科全书,更是一部描绘中国现代国民灵魂的"人史".鲁迅杂文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思想红线,即改造国民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这个意义上,鲁迅杂文又是一部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因为它具有"论事实不留情面"的坚决性和彻底性的特点,所以即使在革命阵营内部,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鲁迅杂文仍难逃"华盖运".论文拟截取发生在"孤岛"、延安和新时期三个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关于鲁迅杂文的纷争作为个案,通过透视鲁迅杂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坎坷命运,来梳理现代中国在艰难中行进的历史脉络.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商业文明的入侵加速了中国都市现代化的进程,同时,由社会转型带来的话语断裂和体制缝隙使得都市中的一部分人,被迫或自愿疏离主流社会,成为都市“边缘人”.在90
该文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一、意识形态氛围的变迁.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三权分立的局面,其中,政治意识形态作为主导意识形态,采取了合谋的策略,使官方话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她尽管从来也没有在理论上张扬某种新潮旗帜,然而不断的文体探索、风格转型和自我重塑却令其总是天然地吻合着新时期小说的潮汐,并在
当代大众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与深远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讨论。关于大众文化的评价形成两种对立的意见:一些人认为大众文化是文学艺术“大众化”的实现,体现
汉语词序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在语言结构中发挥着区别意义和功能的作用,从古到今,汉语词序有继承有发展有变化.但是对于汉语词序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什